媒体聚焦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列表
【时代先锋】从农民工到“技术导师”
中广网 2010-06-04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他是农民工,长年野外作业,居无定所,却23年笔耕不辍,记下70多本工作笔记,洋洋洒洒230万字。
他只有高中文化,却革新工艺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独立编写出我国铁路电气化史上第一本施工教科书。
他身高仅1米6,却被千万工友赞为顶天立地的“巨人”、最具影响的“技术导师”。
在我国煤炭运输大动脉大秦铁路、我国客货运输最繁忙的京沪铁路、我国东北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哈大铁路……12条国家重点铁路工程中,都留下了他的汗水与智慧。
他在中国3万公里的电气化工程中,站直是山,弯腰是梁,为铁路腾飞插上翅膀。他就是新时代的知识型工人、高技能人才、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农民工巨晓林。
勤学苦练,23年不中断
“困难像弹簧,你软它就强,勤学加敢想,闯出大名堂”
1960年,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完工。这条当年中国跑得最快、运得最多、技术水平最高的铁路,恰好驶过巨晓林的家乡。
为大山架脊梁,给火车插翅膀,那是何等威风!在巨晓林和乡亲们眼中,能修铁路的都是大英雄,这其中就有巨晓林的姐夫。
姐夫讲修铁路的故事,巨晓林百听不厌。穿上蓝蓝的制服,修建长长的铁路,成了巨晓林年少时最美的梦。
1987年3月,横贯山西的煤炭运输线——北同蒲铁路,迎来电气化改造,急需工人。24岁的巨晓林闻讯,打起背包直奔雁门关外,成为了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农民合同工”。
就在巨晓林庆幸美梦成真的时候,一盆冷水浇醒了他。
巨晓林所在的工班是做接触网改造的。接触网是铁轨上空悬挂的一条条电线,它为机车提供电力,被喻为铁路提速的大动脉。接触网施工不比一般电工活,涉及电力、电机、通信、钣金、机械制图等众多专业技术,连大学刚毕业的“正规军”都发憷,更何况是只有高中文化的“杂牌军”。
电线像蜘蛛网,施工图纸像天书,巨晓林顿觉自己是个“睁眼瞎”;电线杆像高楼,高空作业像杂技,巨晓林第一次怨起自己个子小。
“困难像弹簧,你软它就强。既然来了,就得勤学苦练,闯出名堂!”巨晓林的倔劲儿一上来,谁也拦不住。
上班跟着师傅学,下班粘着师傅问,工友不分长幼,都是他探讨问题的对象;出工时,他不惜力,抢着多做;收工后,他拿工地废料反复偷偷练习,不想明白疑点绝不休息。
乡下的父母常年卧病需要钱,一对儿女生活读书需要钱,可是为了学得更扎实,巨晓林愣是从牙缝里抠出钱,买回《钣金工艺》、《机械制图》、《电机学》、《电力铁道供电》、《接触网》等专业书籍,边查工具书,边学习。实在“抠”不出钱,他就把工友的旧烟盒、女儿用了一半的作业本订在一起,当起笔记本,写写画画一点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