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棍节是一种流传于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傲(“光棍”的意思便是“单身”)。光棍节产生于校园,并通过网络等媒介传播,逐渐形成了一种光棍节的文化。1月1日是小光棍节,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节,而11月11日由于有4个1,所以被称为大光棍节,一般光棍节则指11月11日的大光棍节。
光棍促销季、单身派对套餐……商家们的“节庆战役”又一次打响,网络上,光棍证书、光棍T恤也成了最近热卖的潮品,这一切都瞄准在2011年11月11日,这个被网友称为“世纪光棍节”的日子。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单身当作一种时尚潮流来庆祝,在戏谑娱乐的背后,有他们婚恋态度的改变,也有迫于婚恋压力的无奈。 |
级别
光棍节·吃 中国人过节总会在吃上面搞出创意来。四根油条就是“11·11”的四个“1”,包子就代表中间的那个点。这是光棍们的早点宣言,也成为光棍节的吉祥物。
光棍节·玩 除了在这一天以光棍的名义举办各种聚会之外,在这一天选择结婚、告别单身生活,是一项格外有创意的举动。认为从此后生活有了180度大转弯,同是四个“1”却取其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含义,意义非比寻常。 |
名称 光光——男光棍 ;明明——女光棍 ;脱光——男光棍名草有主 ;失明——女光棍名花有主 ;光复——重新回归光棍状态
|
今年已经28岁的李心怡在北京一家网游公司做市场运营工作,从大学毕业之后她就再没谈过恋爱,“刚工作头几年,光顾着让自己稳定下来,一心忙着努力工作,后来就慢慢‘剩’下了,现在虽然年龄大了,但我还是觉得感情的事情不能将就,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没必要给自己压力”,李心怡说她是那种从“被动单身”成功转向“主动单身”的典型。 李心怡坦言虽然家人介绍的相亲机会也不少,但是她还是更相信缘分和自己感觉,“寻找真爱的路上,我并不着急‘脱光’”,她介绍,在她周围的朋友中,主动单身已经是种潮流。
专家分析,从小就追求个性独立的当下年轻一代,他们对待婚恋感情时更看重思想的交流,喜欢跟着感觉走,要求有共同语言;就社会环境来说,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中国社会结婚年龄整体后移,加上如今不婚族、晚婚族的增多,这些都使社会对单身现象更加包容,年轻人对适婚年龄的焦虑感也在逐渐降低,“剩男剩女”已经不再代表着“老大难”。
对于“剩男”与“剩女”的形成,网络上流行着各种版本的解释,其中有一种推理是从“男强女弱”传统家庭观念入手。 这种解释先将人们按个人综合条件的高低依次分为ABCD四个层面,于是A男选择B女,B男选择C女,C男选择D女,那么剩下了D男和A女,便成了当今的“剩男、剩女”。这种现象也被网友调侃为“旱的能旱死,涝的能涝死”。从个人条件来看,此解释还推导出社会中的“剩女”多是因为条件优越而选择性的剩下,而众多“剩男”才真正面临着婚恋压力。
有分析认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沉”,其结果不仅是产生大量“男光棍”,更在于其畸形发展所导致的恶果将主要由贫困人口来承担。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就会向低年龄女性中择偶,挤压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别的地区发展,城里哥找乡下妹,富裕地区的男性找欠发达地区的女性,“婚姻剩余男性”最后沉积在低收入的贫困阶层。
房子,这个牵动着中国社会敏感神经的话题,也被都市男女称为绊倒无数英雄好汉的最后一道“婚坎儿”。从《蜗居》到《裸婚时代》,反映都市婚恋压力的影视剧不断受到热捧,也从侧面折射出都市年轻人在权重爱情与房子时的挣扎心理。因为房子不敢恋爱,因为房子恋人分手,因为房子夫妻离婚,在城市,房子让一些人长期当着“光棍”,同时也让一些已经“脱光”的人无奈回归。
在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物价不断上涨,社会竞争加剧,都市年轻人处在多重社会压力的裹挟之下,再加上年轻人追逐潮流时尚的攀比心理,他们的婚恋成本也在不断加码。有分析认为,从电视相亲节目中的炫富到层出不穷的富豪相亲会,“金钱”对于爱情的严重要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思幸福与财富的关系,单身的他们比什么时候都强烈的渴望获得纯真情感,而这正是如今的社会最稀缺的东西。
|
【————当代光棍节的四标签———】
【————“光棍”过多将带来的问题————】
|
结语: 在为剩斗士们支招如何“脱光”时,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务实。不能瞎挑剔,剩男剩女们应该先看清自己,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