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测绘服务民生 |
中广网北京1月8日消息 据中国测绘报记者陆伟军报道。日前,由上海市测绘院采集整理的3万多公里电力管线信息已全部进入上海市电力公司数据库。这标志着上海所有的电力管线基础设施彻底告别传统的手工管理及图纸保存模式,以计算机管理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取而代之,实现了“数字电力”。
上海市电力公司数据库由城市道路、各类电力井、建筑物、城市规划红线等上海基础地理信息和电力公司的各类电缆、变电站、箱变、电力属性等组成,是全国首个电力地理信息系统。上海的电力规划、调度、运营、维护等建设和管理由此走上了信息化轨道。
上海自19世纪末埋设第一根电力管线至今已有百余年,电力管线长达3万多公里,覆盖了整个上海行政区域,并仍以每年3000公里的速度增长。但保存在上海市测绘院地下综合管线图上的电力资料不全,而上海市电力公司的资料室中也仅是文档资料,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为满足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的需求,早日实现“数字电力”,2005年,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联手上海市测绘院组织开展了上海市电力管线数字化建设,将上海历年的地下电网设施采集入库,以便建立全市现势、准确的电力基础数据库。
上海市测绘院自2005年下半年起承担了本市电力管线数字化采集入库项目。这一项目作业范围遍及全市,涉及电力管线图纸20万幅以上,资料累积时间跨度近80年,信息量达1000万条。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上海市测绘院首先从技术创新入手,采用绘图软件与地理信息平台联动的形式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分布在全市各个区域的隐蔽的地下电缆和电缆设备进行精确测量。同时,上海市测绘院还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优势,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资料保障。
|
|
来源:中国测绘报 责编:纪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