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重要新闻 | 图片报道 | 独家视频 | 绘万里河山 | 服务民生
图片报道 更多...
全国测绘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讲话
全国测绘局长会议现场
中广网直播现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绘万里河山
珠峰新高程8844.43米 历次测量中最为精确
中广网    01月11日 09:37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10月9日消息 珠峰的新高程数据8844.43米与我国1975年公布的数据8848.13米相比,珠峰“身高”“矮”了3.70米。

    据新华网报道,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珠峰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 测量精度为±0.21米。我国于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陈邦柱: 新珠峰高程数据是历次测量中最为精确的

 

    2005年10月9日(星期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介绍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CCTV记者] 刚才陈局长给我们公布了珠峰高程据,与1975年相比,降低了3.7米,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会变矮?谢谢您。

    [陈邦柱] 这次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与1975年相比,高度降低了。实际上珠穆朗玛峰地区是一个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这次公布的是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岩石面的高程,以往我们没有准确地获得珠峰岩石面的高程,这次我们是测得了珠峰的冰雪深度,得到了岩石面高程。

    为了使大家对珠峰的雪面高程有个了解,我们也同时公布了珠峰峰顶的冰雪深度,这将为今后研究珠峰的升降提供一个比较的基准。

    [共同社记者]参与测量的队员人数是多少?这些测量队员爬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他们在那儿停留了多长时间?听起来好像他们停留了不到一天。

    [陈邦柱] 参与这次珠峰高程测量的一线外业人员50多人,参与登顶并且进行测量工作的,我们培训了7位,其中4位是登山人员,我们也进行了测量技能的专业培训。

    另外,我们还对6名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专业测绘人员进行了登山技能的培训,最后从其中选择了3人参加这次登顶的测量。如果从准备的时间算起,我们大概历时半年多的时间。到5月22号,登顶的测量队员有4人。在那一天,登上峰顶的登山队员、测量队员和登山协从人员一共有20多位。

    我们的测量队员当然要登到最高处,否则测量仪器带不上去,测量的觇标也树不起来,测量的数据也测不下来,所以测量队员上到了峰顶。没有上到峰顶的登顶队员上到了8300米。在山上,因为峰顶的气候和各种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所以登山队员在峰顶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2个小时。他们在峰顶完成测量数据的采集、觇标的树立、冰雪雷达对雪深的扫描工作,一共停留了接近2个小时。

    真正进行测量数据采集、进行测量工作的时间是40分钟。当然,由于他们树立了觇标,所以我们山下的6个观测点对峰顶的觇标进行了连续2天时间的观测。6个点上,每一个点都获得了20组以上的高精度的有效数据。当然,这不包括我们在珠峰地区实施的GPS测量、重力测量和水准测量。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 这次测量珠峰高程数据比1975年的时候矮了,原因是冰层变薄了还是山的岩石层变矮了,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陈邦柱] 你提的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实际上已经回答了。珠峰是否变矮,现在还不能得出结论。因为在珠峰的历次测量活动当中,有测量技术的进步程度问题,也有珠峰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精度问题,还有珠峰本身的地壳运动造成的问题。所以,在历次测量获得的不同的数据当中,还不能够完全得出珠峰变矮的结论,应该通过地学专家的研究作出准确的判断。当然,还有一个因素,由于珠峰是一个特殊的高寒地区,所以在峰顶没有埋设测量标志,每一次我们去测量的觇标位置都会有微小的差异。但是可以说,我们目前公布的这个数据,是迄今为止最精确、最可靠的。

    这次珠峰测量的技术方案,既有和1975年相同的技术方案,也有当代测绘发展的高新技术的方案。与1975年相同的就是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这是从技术路线上相同的。但是也有新的进展,一是光电测距,大家在直播的时候看到觇标上挂有棱镜,这就是和1975年不同的技术;二是采用了当代最先进的GPS技术;三是我们采用了冰雪探测雷达,对峰顶的冰雪进行了严密的测定。

    我们把传统的测量技术和当代先进的GPS技术结合起来,把测量的数据进行了加权处理,最后互为参考,互相通过权重的分配得出精确的数据,应该说比1975年在技术上是上了一个很大的档次,精度比1975年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我们刚才公布的精度是正负0.21米的岩石面高。

    3.50米的雪深,在1975年是登山队员拿一个钢钎戳,戳不动了,就认为是戳到岩石面了,当时是0.92米。当然,这个差距很大,绝对不是一个精度的概念。

 

    陈俊勇:珠峰每年长高10毫米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东方早报记者]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种说法:珠峰高度每年长10毫米。珠峰的精确高度到今天才公布出来,此前这种每年长个10毫米这么精确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请问陈局长如何评价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另外,也请问陈院士同样的问题。

    [陈邦柱] 这个问题你提得很好,我也注意到新闻报道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从总体来说珠穆朗玛峰地区,喜马拉雅山是隆起的,也有一种说法,由于珠穆朗玛峰本身的重量,它上升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的作用,就会下沉。这两种说法是学术界两种不同的观点,可以研究。但是,对于这次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能否对它是长高还是变矮有一个定论,我想请陈俊勇院士继续回答这个问题。

    [陈俊勇] 珠峰岩石面的高度比较准确的数字这次是第一次公布,对中国来说也是第一次测到。因此,对珠峰岩面升降的问题恐怕还要继续进行研究。我们才测了第一次真正岩面的数字,前面几次公布的数据,由于技术的原因,实际上没有测到真正的岩面。 第二个问题,说珠峰每年长高10毫米,假如有这个问题,请问讲这话的人,它不是我们国家测绘局发布的消息或者写的论文。

    珠峰新高程今天上午公布 中央台中广网成功直播

 



特别直播"再量第一峰、揭晓珠峰新高度"演播室

 

  今天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介绍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复测的有关情况,宣布珠峰新高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今天推出特别直播节目“再量第一峰、揭晓珠峰新高度”。直播第一时段为7:40分至8:00,第二时段为9:30至11:30。中国广播网(www.cnr.cn)也同步直播。节目中还开设“珠峰新高度有奖短信竞猜”,欢迎收听参与。

 

 

 

直播嘉宾,从左至右分别为记者郎峰蔚、程鹏飞院长、登山队员陈杰

  中央电视台也将于上午10点在新闻频道现场直播此次公布活动。

来源:SRC-504030152    责编: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