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广视听 | 最新报道 | 聚焦大庆 | 镜头纪实 | 走近英模| 大庆经验 | 经典故事| 英模风采 | 大庆之歌 | 媒体报道 | 大庆名词 | 大庆风光
走近英模 更多...
·铁人王进喜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矢志不渝的勘探尖兵”姜传金
·“敢打硬仗的铁人式队长”赵传利
·“勤勉务实的模范书记”权贵春
·“永攀新高的工人技师”何登龙
·“执著创新的三采勇士”王宝江
·“铁人精神的传人”李新民
·“油田建设的尖兵”冯东波
·“勇攀高峰的钻井专家”张书瑞
媒体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典故事
忠孝难两全
中广网    2007-09-20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针对油田电网损耗过高的问题,油田设计院总体规划室高级工程师王金龙从2002年起就潜心进行“大庆油田配电网节电技术研究”,白天下现场,摸情况,晚上整理数据,写总结,经常通宵达旦,几乎没有双休日、节假日。

    2003年11月中旬,他接到姐姐打来的告急电话,说在集贤县农村老家患脑血栓卧床8年的父亲病情突然加重了,靠输液维持生命,让他赶快回家。他真想请长假,去看看已三年没时间探望的父亲,但这时新疆轮南项目急需去现场解决问题,想想其他同事也有困难,王金龙把请假条放了起来。


    新疆这一去就是五十多天,王金龙心里着急,只能给家里打打电话,安慰老人家。回到大庆已经是腊月十六了,这时又接到萨南变电所改造工程项目论证的任务,要求在春节前完成,他又连续奋战,终于在腊月二十八完成了任务,这时已经买不到火车票了,只好坐汽车匆匆往家里赶。


    腊月二十九这天早八点,王金龙带着妻子、儿子坐上了去集贤县的长途客车,经过一天的颠簸,终于在晚上六点钟才赶到家里,父亲已是弥留之际不能说话了,晚上十一点多就走了。


    “无情未必真豪杰”,王金龙何尝不想早一点回去看一看才六十七岁的父亲,可是,在亲情和事业发生矛盾的时候,王金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一心扑在了工作岗位上。


    值得欣慰的是,王金龙的节电技术研究,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在2004年获得了成功,年推广效益在600万元以上,2005年获油田技术创新一等奖,中油股份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


    如果王金龙的父亲有知,他一定会含笑九泉!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