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桥是青岛的象征。青岛外形如弯月,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栈桥建桥已逾百年。1891年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奉调率兵移驻青岛后,先在青岛村(今人民会堂处)修建总兵衙门,然后在前海处搭起一座长200米左右、铁木结构的简易码头,当时只供军用,故名栈桥。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为运输自欧洲而来的军需物资,遂将栈桥加以扩建。桥身延长到350米,北段改为石砌筑基,水泥铺面,南段下立钢制桥架,上铺木板,并设轻便铁轨。1931年9月,国民党市政府出巨资由德国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桥身延长至440米,桥宽8米,桥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浇灌,水泥铺面。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栈桥的保护。1984年底至1985年4月,对栈桥进行了全面整修,使整个栈桥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更加雄伟壮丽。后来,大港码头(今青岛港)建成,栈桥便不再作码头之用,开始向游人开放,成为青岛著名的旅游景点。近几年,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的活动,每逢风平浪静之时,成千上万只海鸥在湾内自由翱翔,使美丽的青岛湾充满了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