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7月14日市委、市政府安排一天时间,专门听取各镇、街道工作汇报,通报重点项目督查情况,分析上半年经济运行状况,目的是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推动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晋江市长李建辉在大会发言提出2个问题:
一、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经济社会运行良好
今年来,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围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支撑带动海西建设”主题,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尤其是今年3月份市委组织党政企代表团赴长三角、珠三角学习考察,并召开务虚会,找差距,理思路,谋出路,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6月份,财政总收入30.11亿元,增长2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55亿元,增长27.0%,分别完成年度预算的51.9%和53.1%;用电量37.82亿度,增长13.3%;农民人均收入4947元,增长6.2%。
总体上,经济发展稳中有升、稳中见好。从三次产业看,结构逐步优化。工业总量继续扩大,完成工业总产值562.27亿元,增长19.6%。五大传统产业工业产值338.71亿元,增长27.3%;其中纺织服装、制鞋、建陶、食品等传统产业增幅都在25%以上(分别增长25.5%、31.0%、30.2%、33.2%)。五大新兴产业工业产值71.43亿元,增长18.6%,其中化纤、纸制品分别增长26.2%和19.6%,机械制造业工业增值税入库5041万元,增长52.9%,入库税额占全部工业增值税额的3.4%,首次超过食品、玩具业入库比例。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提高,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2亿元,新增流转耕地2800亩(累计6.7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9%),6家企业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创利税2.71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1亿元。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出台扶持商贸业发展政策,编制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美旗物流正式奠基,筹建火车站物流仓储项目。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52.31万吨,其中集装箱9万标箱。会展经济成效显著,初步形成“1+3”展览模式(即,1个大型国际性展会:“4·19”鞋博会;3个中小型专业展会:人才博览会、包装印刷展、国际汽车展)。第九届鞋博会达成交易额52.5亿元,增长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2亿元,增长13.4%,其中限额以上贸易食宿餐饮业比重提高到16.2%,比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从增长动因看,规模支撑有力。财政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净增6.1个亿,其中税收性收入占98.0%,制造业税收入库占财政总收入的63.5%,增收贡献率61.95%;上市企业拉动强劲,7家上市公司创税3.13亿元,增长73.8%;4家拟上市企业新增税收5230万元。规模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3.8%,比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新增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46家(累计216家),其中大型企业3家(累计8家)。今年166个重点项目中,超亿元项目133个(5亿元以上15个、10亿元以上8个),年内可投产的20个工业项目预计新增工业产值62.2亿元。从对外经贸看,发展活力增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含增资)104个,合同外资3.75亿美元,增长3.5%,实际到资2.92亿美元,增长21.6%,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新批项目中超千万美元13个,平均投资额达1951万美元。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如冠科电子、金保利能源、晶蓝光电等纷纷落户。商品出口保持增长,完成出口总额21.38亿美元,增长20.1%;其中自营出口3.64亿美元(5月份海关数),增长10.5%。45家重点出口企业自营出口占全市总量的55.32%。出口产品呈现量减价增态势。以制鞋为例,今年鞋类出口数量比降7.6%(商检部门数字,下同),货值比增9.2%,每双鞋平均上升17%。对外合作取得新进展,探索筹建菲律宾“晋江经济贸易合作区”,项目的可研论证、洽谈等前期工作正有序进行。
与此同时,在常规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上,一些重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项目管理更加科学。以亩产论英雄,制定工业项目准入、用地批后监管等政策文件,严格考量项目投资规模、产值、税收,并在晋江经济报开设专栏,强化宣传引导,营造以亩均投入、亩均销售、亩均税收论英雄的浓厚氛围。强化公共项目投资论证,成立项目投资评估中心,对市区内沟河引水工程、晋江大桥连接线梧桐湾、快速通道部分路段和南低干渠部分工程开展前期评估论证,优化项目建设方案,累计节省财政资金2473万元。建立健全重点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领导挂钩责任制及项目考核奖惩机制,并在晋江经济报、有线电视台开设专栏,有效推动了项目的落地,化解了不少困扰项目进展的问题。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3亿元,增长33.1%。重点项目成为拉动投资的主要因素,82个重点在建项目已开工65个,完成投资30.6亿元,开工率创历年最好。
二是城市建设更加有序。完善规划决策机制,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设立总工室,聘用专家顾问,严格规划审批,确保规划成果的指导作用。中心市区方面,“一带四区”新的城市发展轴正在形成,完成世纪大道两侧规划、总部商务区方案设计,启动夜景工程建设;桥南片区立交桥顺利通车,安置房项目按时序进度推进;行政大楼启动广场(过渡方案)建设,城市规划展厅加快布馆。湖光西路区域改造动迁基本完成,区间道路及民俗文化区开工建设。城镇建设方面,基本完成全市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各镇、街道按照城市组团,规划并启动了一批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现代居住小区、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如,安海的鸿塔小区、陈埭、池店的江滨片区、磁灶的大功山印刷园、龙湖的海峡工业原料城等。新农村建设方面,继续全面推进“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家园清洁行动”,75个示范村累计完成投资3.30亿元,其中市财政扶持4112.7万元,一批农村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18个村与34家企业达成结对共建意向。同时,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严格清理“两违”,仅市区规划区上半年就拆除违法建筑1434宗,面积26万平方米。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60宗,涉及用地面积48.76公顷。全力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治理交通“乱点”、疏导交通“堵点”、整治事故“黑点”,在治理酒后驾车、土方车及学校交通环境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1—6月份,全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73起,比去年同期下降34.2%,伤、亡人数分别下降37.2%和2.7%。
三是环境整治更加到位。以近海水域污染专项整治为抓手,建立联席会议等制度,强化责任,强化督查,强力推进。年度33个项目完成投资3.06亿元,九十九溪南低干渠河道整治及截污等节点工程得以突破。在治理污染源方面,加大对138家污染企业的监管频次和监管力度;对61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对中心市区47家企业提出治理要求,登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建陶行业污染开展再整治,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推广清洁能源。取缔55家“十五小”企业。着手开展依法关闭取缔无证实心粘土砖厂工作。同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农村自来水普及工程、市域第二引水通道、蓄水人工湖、垃圾处理体系等一批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正有力推进。
四是社会建设更加和谐。教育工作以优秀等级通过省政府“迎督创强”督导评估,取得“教育强市”申报入场券;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专科以上上线率76.45%,比去年提高2.25个百分点。广泛开展以“三平精神”为主题的医风医德教育,新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额度提高到80元,第一、二批参合率达88.21%,同比提高12.31个百分点;结报补偿人均金额1366元(同比增加450. 90元),居全省前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50元,兑现保障金1177.2万元。启动5个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加强企业用工服务,设立欠薪保障调剂金,对来晋务工人员作出“三不”承诺。启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制度。深化“平安晋江”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落实年”、“攻坚年”各项措施,各项事故指标继续下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晋江慈善事业在各界人士的热心参与、无私奉献下蓬勃发展,上半年募集资金1.27亿元(累计2.69亿元)。
五是引导服务更加有效。梳理、调整、充实历年出台的经济发展鼓励扶持政策,召开工商企业界千人大会,拨出4477万元重奖一批产业创新和品牌发展企业。新增7枚中国驰名商标(累计75枚)。把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实行“一企一议”,积极稳妥引导企业改制上市。新增2家(福联、安踏)上市公司,确定了40家上市后备企业。通过引导企业改制上市不仅进一步规范规模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行为,而且示范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诚信纳税、守法经营。上半年小规模纳税人新增12.3%。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网上审批,推进电子监察工程,整合审批流程,基建工程项目审批时限由53个工作日进一步压缩到45个工作日。充分发挥市长专线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的窗口作用,坚持每月一位副市长、每周两位部门或镇(街道)领导轮值接听及联席会议制度。1—6月份,市长专线共接收电话6041次,受理问题2484件,当场解决1606件,按时办理反馈率94.9%,化解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充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经济指标增幅有所回落,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个别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足、管理粗放、进展缓慢;二是要素供应继续趋紧,用地、用电、用工紧张情况仍未缓解,破解资源瓶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三是宏观环境压力加大。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国际贸易壁垒加剧,对我市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出口造成较大影响;四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整治任务繁重艰巨;五是一些单位、干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率不高,一定程度影响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此外,农业农村基础仍较薄弱;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
二、重在运作,重点突破,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时间已经过半,任务更显迫切。我们一定要在市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杨书记会上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总的来说,要盯紧“两大节点”,创新“三种机制”,扎实推进“六项工作”。
(一)盯紧“两大节点”
一是盯紧建市15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今年是晋江撤县设市15周年,12月8日将举行系列庆祝活动。这是一次全面检阅我市15年发展历程和发展成就的重要活动。届时,各级领导、海内外各界人士都将欢聚晋江。我们以什么样的城市形象,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去迎接这一盛会至关重要、影响深远。各级各部门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紧紧把握这一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强化运作,努力在重点项目、招商选资、城市建设、和谐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向建市15周年献礼。二是盯紧年度“法定作业”这一目标节点。今年是届首之年,开好局,起好步,事关今后发展。我们提出了年度GDP增幅15.1%,财政总收入增幅18%,并确定了一批重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各镇也在年初确定了相应的目标,这些“法定作业”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不折不扣、尽职尽责完成,取信于民。各级各部门务必紧紧围绕这些目标节点,一鼓作气,一丝不苟,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创新“三种机制”
一是创新项目评估机制,促效益。充分发挥项目投资评估中心作用,对公用性项目重点评估其建设方案是否优化、资金预算是否合理、建成后能否切实发挥效应,让每一分公共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对工业项目“以亩产论英雄”,梳理并完善一套涵盖项目导向、准入、制约、激励的政策文件,新上项目抓落户签约、履约管理、竣工综合验收,投产项目尤其是规模工业项目重点考量投资规模、产值、税收等要素,确保单位土地的高标准投入、高效益产出。二是创新督查工作机制,促落实。对年度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建市15周年项目、近海水域污染整治项目,市委、市政府都已经作了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单位、时间进度,对一些重点工作,比如,安全生产确定了每月26日安全生产日、市长专线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这些都是工作的主要抓手,各责任领导、牵头单位要守土有责,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多深入现场、深入一线,协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督查室要在提高督查实效上多想办法、多下功夫,对已经落实的,查效果;正在落实的,查进度;没有落实的,查原因,促进决策、任务的全面落实。三是创新绩效评估机制,促发展。2005年泉州开始对下级政府开展绩效评估,设定了5个一级指标及34个二级指标,对一些重点工作,如近海水域污染治理实行季度评估检查,对政府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有效盯得很紧。根据部署,下半年我市将对镇一级政府开展绩效评估,效能办、统计局要抓紧建立一套切合我市实际的绩效评估机制,把招商选资、亩产效益、项目进度、节能减耗、新农村建设、民生保障等工作结合进去,重点考察政府工作实绩,考察结果与干部使用、评先评优、物质奖励挂钩,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有干没干一个样。
(三)扎实推进“六项工作”
1、扎实推进项目带动。一要重视项目管理。按照“五个一”机制要求,全力推进166个重点项目、1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和31个建市15周年开(竣)工项目建设。市重点办要认真梳理上半年项目建设情况,摸清底子、滚动管理,对本年度确实无法开工的项目,予以调整;对已开工的预备项目,转为在建。要全程跟踪服务,对预备项目抓报批、报批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监督,做到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廉政“五同步”。二要注重项目生成。坚持以规划带项目,结合我市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提升,在产业链上下延伸和扩张中有针对性地策划、生成一批好项目。要像抓在建一样抓前期,从概念性、意向性项目抓起,直至项目洽谈、报批、落地,形成环环紧扣、顺畅推进的工作流程。跟踪落实第五届“6·18”成果交易会93个对接项目。要及早抓好新一年项目的筛选、报批,争取有更多项目纳入省、泉州市重点项目盘子。三要化解用地难题。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抓紧建设一批专业园和标准厂房,鼓励在产工业企业实施“零用地”增资扩营。各镇、街道要围绕推进项目落地加快征地进度,保证重点项目的供地用地。要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的出路问题,妥善处理保障经济建设用地与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关系,促进共建共享、和谐共赢。
2、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新村规划、示范共建两项重点,抓紧新增29个示范村的规划会审,加快75个示范村建设步伐,在晋南片、泉安路沿线、双内路沿线加快塑造一批精品村。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多方促成村、企结对共建,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按照“家园清洁行动”要求,全面开展以农村垃圾、污水等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活动。继续加大对45家农业龙头企业及示范基地的扶持,加快11个重点农业项目进度。积极申报深沪台湾渔民创业园。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继续加快九十九溪下游、晋东平原南港西滨片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及13条市域小流域治理,开展水葫芦专项整治,抓好26座小山围塘除险加固,落实防汛防旱抗台的各项工作。继续推进“六千”水利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开征水资源占用费。全力推进农村自来水普及工程,确保完成50个村(社区)新通自来水目标。
3、扎实推进结构调整。一要抓自主创新,抢占技术高点。落实《关于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若干意见》,主动协助企业申报进口设备退税、技改贴息、循环经济等上级扶持政策,争取新增10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促进行业协会、规模企业设立、提升研发机构,筹建鞋业研发中心、高新技术孵化基地。抓好48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跟踪服务,做好20项以上科技项目的鉴定、评审、验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设立知识产权局。继续鼓励企业争创“国字号”品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订,争取外墙砖中国名牌“零的突破”。二要抓企业改制上市,打造“晋江板块”。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意见》,实行“一企一议”,重点跟踪梅花、恒强、三力、福兴等4家即将上市企业及40家上市后备企业,有效解决企业改制上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争取今年新增5家上市公司。在推动企业改制上市进一步规范管理、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引导上市企业资金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领域和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增强区域产业集群的优势地位。三要抓新兴产业培育,提升产业竞争力。重点推进冠科电子、金保利能源、晶蓝光电实质性建设。抓住省政府将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纳入“两大战役”(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工业竞争力)规划契机,按照“一区多园”布局,加快筹建金井、深沪、安海、内坑等园区。推进磁灶大功山印刷园建设,重点跟踪5家有意向入驻企业。加大泉州出口加工区招商推介力度,力争一批技术密集型、重点出口型企业正式落户。四要抓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尽快制定出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依托区域制造业优势,合理调整税费负担,鼓励更多商贸经营户申办一般纳税人,吸引更多销售市场在晋江的化工、钢材等大型工业品原辅材料经销商总部落户我市。加快整合专业市场,加快推进美旗物流、海峡工业原料城、世贸中心等项目建设。抓住内坑火车站建设的有利时机,整合我市路网、港口优势,推动物流业发展有新的突破。
4、扎实推进对外经贸发展。利用外资方面,突出招商选资、对台经贸两项重点。招商选资要主动出击,重点引进“三高”、“三少”、“三节约”项目,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行业。深入做好参加“9·8”投洽会的前期工作,抓好在谈37个项目落实。利用建市15周年庆典,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和吸引海内外晋江籍企业家参与家乡建设。对台经贸要抓住泉州建设台资聚集区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台湾工商团体的联络,积极跟踪台达电子等项目情况。规范发展台货海上快运试点,争取设立围头对台贸易点,规划建设台货集散市场,做大对台贸易。外贸出口方面,要及时应对外贸出口退税调整及国际贸易形势,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出口企业有效规避国外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企业尽快转型,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鼓励企业争创出口名牌,组织企业参加广州秋交会。跟踪45家重点出口企业,促使下半年外贸出口任务圆满完成。积极申报、努力实现晋江作为国家商务部“中菲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承办单位。支持品牌企业“走出去”,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国外展洽会,在国外设立品牌店,拓展销售网络。积极参与俄罗斯“中国晋江商务日”活动。
5、扎实推进城市建设。规划要科学,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委员会作用,抓紧完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地形图修测。抓好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政专项规划,深化中心市区规划区城市设计。抓紧做好“园”(八仙山公园)、“湖”(人工湖)、“道路”(市域交通安全规划、晋江大桥连接线两侧改造、福厦高速公路两侧整治、沿海大通道两侧区域)、“景观带”(世纪大道两侧、和平路两侧、七一路两侧、县道317线泉州大桥至双沟路段两侧)、“片区”(城东、城南、城西、城市北片区、滨江中央商务区、旧城中心区、美旗物流中心区、滨海组团区)的各项规划。建设要加快,市区建设要围绕实现中等城市新跨越,加快改旧建新步伐。按时序进度加快推进桥南片区、总部商务区、湖光西路、和平南路改造。加快市区夜景亮化工程及兰峰、华泰、新世纪豪园、奥林春天等居住小区建设。确保城市规划展厅如期开馆、八仙山公园如期开园,加快建设河口湿地景观园。加快15号路、鹏青路、七一路西滨段、江滨南路延长线等市政道路建设,完成街道社区50万平方米的道路硬化任务。城镇建设要围绕实现组团功能新突破,加快建设现代城镇。各镇、街道对辖区内重点项目、居住小区及规模企业发展情况要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对一些大项目、好项目要牢牢盯住,一抓到底。同时,要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三大组团”互动衔接。加快推进沿海大通道晋江段、晋江大桥连接线、泉三高速公路辅道、快速通道马坪至埭边段等路网建设。推进LNG燃气电厂及梅岭220千伏变电站等电网点建设。抓紧市域供水二期建设,完成龙湖整治,做好引水第二通道各项前期工作。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仙石污水处理二期、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做好晋南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规划论证。管理要严格,强化规划审批,修订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办法,出台中心市区个人住宅危房翻建实施办法、建设项目批后跟踪管理、危旧工业厂房翻建改建办法等政策文件。依法取缔关闭无证实心粘土砖厂。巩固清理“两违”成果,严格落实责任,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城市建设更加规范有序。深化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深入推进既定的4大类76个项目工作,特别对酒后驾车、土方车整治、校园交通安全等重点,要严抓严管,务求实效。
6、扎实推进和谐晋江建设。围绕就学、就医、就业、养老、社保、住房、环境、救灾、治安、安全生产等十大民生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要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科技人才方面,认真做好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考核及示范市中期评估迎检,加强各级科技项目的跟踪管理,举办第四期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教育方面,在继续巩固提高“双高普九”基础上,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把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轻工职业学院、茄克科技职业学院项目建设。文体方面,承办2007—2008赛季CBA联赛、第二届“海峡杯”两岸四地男子篮球赛,积极备战泉州市第八届运动会。抓紧文化馆、戏剧中心、金交椅山窑址、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项目建设,启用图书馆新馆和古陶瓷博物馆。卫生方面,制定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意见、规模企业卫生所设置方案,加强霍乱、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督监测,加快市医院晋南分院、疾控中心检测大楼等工程建设。认真抓好第三批10个镇(街道)新农合第二轮参合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向自然年度过渡。要进一步落实年度计生责任,狠抓查缺补漏,突出重难点问题专项治理,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二要强化环境整治。当前,环境整治任务十分繁重、十分迫切。最近,省里又将我市的陈埭镇、安海镇列为海漂垃圾整治重点。对环境问题,各级各部门务必保持清醒认识,把力量集中在破难题的最前沿,把责任落实到边、贯穿到底,抓源头、上措施,全力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这一片热土。要狠抓近海水域污染整治年度33个项目的落实,倒排时间抓进度、集中力量攻难点,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坚决控制污染源,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杜绝新增污染企业和耗能、耗水较大的工业企业。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各类环保违法行为。三要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围绕“平安晋江”达标验收,深化侦破命案、打黑除恶、禁毒人民战争等专项行动,打击“两抢一盗”,加强流动人口“一站式”管理,开征出租房屋税。充分发挥市长专线作用,妥善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各项预案,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抓好道路交通、“三合一”厂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整治,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治落实情况检查,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四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推进充分就业社区试点,深入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实行企业用工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劳动用工诚信档案;认真兑现“三不承诺”,促进就业环境更加优化。完成经济适用住房一期竹树下小区工程。落实廉租住房制度,启动租赁住房补贴。支持有条件的镇(街道)建设职工公寓。争取再启动9个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落实城乡低保制度,探索建立与人均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相协调的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加快救助站、新育婴院、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网络。以慈善总会成立5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
同志们,实现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光荣而繁重。我们要在上级和市委的领导下,围绕推动晋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支撑带动海西建设”,埋头苦干,狠抓落实,以优异的成绩为建市15周年献礼,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