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眼中的东北亚博览会不知不觉,东北亚博览会走进吉林省已经第三个年头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东北亚博览会的力量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居住的城市越来越好了,经济更是快速发展了。记者近日随机采访了几位长春市民,看看他们对东北亚博览会有着怎样的感受。
陈国英:展会整洁让我觉得幸福43岁的陈国英是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名保洁员,2006年,她和其他60名同事被抽调到东亚博览会进行现场保洁工作。从早上5时至晚6时,除了吃饭时间,她必须在展厅外来回走动,捡拾地上的垃圾, 让会场做到无痰、无口香糖、无废纸。
马金花:博览会也是在沟通“邻里”关系家住长春市绿园区的马金花女士,每年都要领着儿子来看博览会。因为这里有很多来自异域的好看、好玩的东西:日本丰田机器人正在吹奏乐器,俄罗斯的木船好像要把人带到伏尔加河上,缅甸穿筒裙的美女让人充分领略东南亚风情,还有印尼的口哨玩具、越南的红木家具、韩国的红参饮料、蒙古的白酒奶酪。马金花说,在博览会上,外国人可真不少,说着不同的语言。这让我感觉到,吉林省有那么多的好邻居,发展潜力一定非常大。给邻居机会,也就是给自己机会,我想,东北亚博览会也是在沟通“邻里”关系吧。
李学军:学好外语多拉活儿长春出租车司机李学军,已经开了近10年的车了。提起这两年的东北亚博览会,他兴奋不已。因为每到这个时候,他的生意都好得不得了。据李学军讲,东北亚博览会期间,他每天上午9点就开始在会展中心附近等活,每个活儿都在15元以上。那几天,平均每天都赚到400元左右,几乎相当于平时半个月的收入了。与李师傅在同一车队的几位司机也都达到了这一标准。他们每天靠车载对讲机互相通话,只要是中午,或者下午3点以后,他们都会集中在会展中心,看到哪个出口有活儿,就互相通知。按照李师傅的计算,赶在这种大型展会期间等活,既可以避免车辆空驶,又可以“逮”到大活儿,非常划算。李学军说,今年我还学会了“HOW ARE YOU”(英文:你好),还有其他的问候语,相信这届东北亚博览会能用上,争取再多拉几个活儿。
王聿聿:为自己换来丰富的人生经验正在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读书的王聿聿,是上一届东北亚博览会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这段日子,她无时无刻不被一种精神所感染和熏陶,这就是博览会的精神:顾全大局,不畏艰辛。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让大家能够克服身体上的劳累和困顿,每天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她说,我们每天早出晚归、不分昼夜地工作,曾经有人连续4天没有上床睡过觉,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虽然辛苦,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王聿聿说,参与展会志愿服务,为她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不仅是外语水平,还有人际交往、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的提高,为自己换来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让她变得更加自信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