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刘先林对金钱看得非常淡。同事们讲了他早期的一个故事:上世纪60年代刘先林研究成功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法后,成果论文在《测绘通报》上发表,稿费有100元,这在当时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他主动把稿费交给室里,说国家已经给了我工资,这个钱我就不要了。
这种精神境界,一直伴随着刘先林。他现在兼着三个学校的客座教授,这些学校每年给他的报酬加起来有30多万元,还有大笔科研经费。这些报酬和经费,如果他领了也是完全正常的,但他名义上是领了,实际上都通过各种途径给学校用作科研和培养研究生经费,自己分文未取。有的研究生家里比较穷,他还拨出一部分作为生活补贴。同时他费了很大心思,尽量多为这些学校做实事。他说:“既然兼职,就不能只挂个虚名。”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2004年起特聘刘先林为教授,带领和指导测绘学院开展数字摄影测量研究,每年给他的个人报酬是12万,但他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培养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经费及科研经费的补充。由于有刘先林的大力帮助与指导,河南理工大学测绘科研水平大大提高。学校有关同志说,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航空摄影测量应用研究跃升为该校的优势项目,形成了相应的人才梯队,在行业内的影响显著扩大,并引起武汉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院校与研究机构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也聘他为客座教授,学校按规定给他院士补助津贴,他同样每次都将这些津贴用来支持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首师大方面对研究院的领导说,你们刘院士真是与众不同,给钱都不要。但他为首都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几乎每周都抽出时间与实验室的学生们讨论课题项目的研究进展,为师生的科研课题提出方向性的建议,鼓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勇于创新。刘先林敏捷的思路、前瞻的建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参与讨论,项目讨论地点也从小会议室改到大会议室,目前已经成为实验室每周一次的学术研讨沙龙了。当他了解到首师大举办研究生学术月论坛的时候,主动要求在论坛上做关于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的专题报告,并且以饱满的热情和师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刘先林还和首师大项目组成员到八达岭进行野外科研实验。北京市区与郊区温度相差好几度,组员们带上了厚外套还觉得冷。他因为没有注意到市区与郊区的温差,只穿着单薄的外套。组员们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都让他在住所里面休息,但他坚持要跟组员们在一起进行野外实验,在凛冽的寒风中指导科研工作。
刘先林并不隐讳谈钱的问题。有人问他一年收入多少,他说:“我挣的钱都是通过科研成果挣来的,都在研究院、在公司规定的范围之内。但我可以告诉你,我一年推掉的钱有三四十万元。”也有人说,以刘先林的成就,在国外成为千万富翁不是难事,但刘先林说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千万富翁。他说,过去工资不高,发下来就往抽屉里一放。这几年效益比较高,设备卖得越来越火,公司的效益也一年好于一年,工资也就高多了。这主要也得益于科技部的有关规定,也就是科研产品销售之后的税后利润,可以按一定比例奖励给科研人员。还有一条,刘先林已年过六十,又曾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按规定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因此,尽管刘先林与公司主要技术顾问的工资水平一样,但是收入还是最高的。但是他说,他对钱不是太有概念,自己到底有多少钱,也不是太清楚。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领导说,相对于刘院士作出的巨大贡献,他拿的报酬算不了什么。
刘先林要求公司员工遵守财务制度,要依法交纳个人所得税。无论是公司还是职员,决不许有偷漏税行为,个人收入所得税在财务部门那里就替大家给交了。有个别员工不理解,刘先林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你要拿钱,就别心疼交税。他很重视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四维远见公司是研究院内第一个搞财务公开的,他给有关人员每人发一个软件“狗”,利用财务软件,可以经常查阅公司财务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