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林从事的是航空测量仪器的研究,正是长期以来我国航空测量仪器完全依赖于进口的落后面貌,激发了他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他决心改变这一面貌。我国在很长时间里是欧洲精密航测仪器巨大的传统市场,由于我们研制不出精密航空测量仪器,许多外商向我们漫天要价,甚至把一些零部件拼凑在一起,高价向我们出售并不成熟的设备。刘先林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曾经买了相当数量6万美元一台的一种记录仪,因为是接近淘汰的产品,进来后或是不能用,或是经常坏,而且修理费用很高,修一次或讲一次课动不动就上万美元。许多仪器计算机落后需要更换,但费用之高还不如买新仪器划算。眼见国家花大量外汇,买这些所谓的高技术产品,他觉得心疼啊!
有一次,刘先林与瑞士厂商谈判引进解析测图仪事宜,他看到外商出示的清单中一个拷机程序竟要价5000法郎,真是漫天要价。刘先林也不是外行,一句话就道破这个程序的奥秘,于是对方马上把价格降到1000法郎。刘先林曾向一个专做中国生意的外商表示,中国仍然很穷,买不起太多的昂贵进口设备。没想到那个外商竟然连问三声:“中国穷?”在那个外商看来,中国能花很大的价钱购买很一般的东西,怎么会穷呢?
还有比这更让他感到愤懑的。有一次在德国,一位解析测图仪专家向刘先林演示他设计的仪器,他拿出示波器,打出复杂的波形给刘先林看,并说:“这种复杂的光机电综合仪器你们搞不了,还是研制单纯光机型吧。”谁知刘先林当即把他要演示的下一幕提前道出来,刚才还感觉良好的德国专家只好尴尬地收起了仪器。
中国对进口测绘仪器高度依赖的现象,深深地刺痛着刘先林的心,他决心研制出高质量的国产航空测量仪器,与国外产品一比高低。他说:“我作为从事航测仪器研究的专业科技人员,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推销国外仪器,这可以赚大钱。二是搞自己的仪器,把这个市场夺回来!”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刘先林当然知道,研制国产航空测量仪器,这是一条铺满荆棘的艰难之路,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选择从国外引进,还是选择自己研制,境遇是截然不同的。选择引进,你将是众客商备加宠爱的买主,在哪里都备受关注。要闯自己的路,则不论是从外部还是内部,都会有比科研本身更多的压力。但是所有的压力,在他的民族自尊心面前,都算不了什么。“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一定要有勇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与刘先林有过接触的人,都会对他的谦恭有礼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公共场合向来都很低调,很少豪言壮语,但在涉及与国外产品一争高下时,他从来都是当仁不让。他就是这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自觉地把个人前途与祖国测绘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40多年来,他始终胸怀远大理想,并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测绘科研事业中,为了搞出自己的仪器替代进口仪器,憋足了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说:“这就是我几十年来搞国产化仪器最重要的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