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先林院士和中国测绘科学院副院长赵继成做客中国广播网
刘先林院士正在接受中广网主持人徐萌的采访
中广网北京8月8日消息(记者徐萌 唐诗 李志勇) 8月8日,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刘先林刘院士本人以及中国测绘科学院副院长赵继成先生做客我们中央台中国广播网直播间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
欢迎可以登陆到中国广播网www.cnr.cn,找到刘先林事迹专题报道,在我们的论坛上留言。
以下为直播实录:(刘先林院士与赵院长,以下分别简称刘、赵)
主持人: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中广网主持人徐萌。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大反响。在测绘界同行的眼里,刘先林是奇才,是大师,是个性鲜明登高不止的科研工作者。辉煌和艰辛的背后,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情怀,是千万年来仁人志士强国意识的一种生动延续。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刘先林院士本人以及中国测绘科学院副院长赵继成先生做客中国广播网。欢迎二位!首先和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刘:大家好,很高兴通过广播网跟大家见面!
赵:大家好!
一.生活中不修边幅的平民院士
主持人:朋友们,您此刻收看到的是刘先林先进事迹视频访谈直播,大家可以登陆网站www.cnr.cn和我们进行互动。刘老,我听说在中国测绘学院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附近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穿着非常普通,满头白发的老人,从皇冠车上走下来急匆匆买两根油条就去上班儿了,这位老人一定是刘先林。您听过这样的说法吗?
刘:我好象没有听过这种说法,可能是记者写的。我觉得我是一个很普遍的工作者。不是很老,只是头发白一点,有的时候就到单位搞一些科研工作,从事这样的工作我觉得生活很充实,否则很早退下来反而身体会不好。
主持人:在您的同行当中经常有人用四个“不”来形容您,不循常规、不拘一格、不善言辞、不修边幅,这个问题我想问问赵院长。
赵:大家确实是这样讲,刘院士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比方说穿衣服从来不去讲究。
主持人:今天这样算不算是讲究了呢?
赵:我觉得是讲究了一点,最近几年开始讲究多了,过去穿背心,我所看到的同事们经常这样描述他,就是说到夏天穿一个凉鞋,裤腿一个卷起来一个不卷,穿一个绒裤不是很整齐,里子都能漏出来。昨天国家测绘局原来的杨局长还说,“刘院士一双皮鞋穿下来好象卓别林的鞋子”。所以大家讲刘院士对生活不是很讲究,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了。
主持人:生活中不修边幅一直是这样吗?
刘:可以这样说吧,再好的衣服在我身上穿起来都不是那么回事,有一次我下决心去买400块钱的衣服,穿在我身上还是没有那种感觉。有一次我们产品发布会提要求你必须要穿上西装。这个时候就找西装,好不容易找到一套西装领子还是脏的赶紧刷了刷就穿上了,后来大家很惊讶“你穿西装还是很帅的,”完了之后好多人找我照相。主要是比较随意,在国外看到一些教授也是这样,风格差不多都是这样。
主持人:我还听说您泡茶的时候最不喜欢用的就是杯子,我们通常泡茶用一个杯子,你非得用一个大壶。
刘:用壶喝一下午工作效率就提高了,可以说一针见血直奔主题,倒来倒去很麻烦。
主持人:其实您主要还是为了节省时间。可能在您的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真的是不胜枚举,我觉得不管是怎么样吧,您是生活中不拘小节,工作上一丝不苟。
主持人:您工作这么忙,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那有时间去放松自己吗?
刘:平时没有时间,但是只要有空肯定不是呆在家里睡觉、看电视,我喜欢带着孩子、夫人去香山,最喜欢去香山,那里空气好。
主持人:听说您有一个很大的爱好,很喜欢呼吸新鲜空气。
刘:可能有一些肺部的原因,或者因为很小的时候吹过号,反正到哪里第一件事情就是开窗,有了新鲜的空气才能更好的思考。院士安排很好的房间,套间,里面充满了甲醛。对空气要求很高,有了足够的氧气,不仅身体变好了,而且还会产生很多灵感。
主持人:您让我突然想起了,大诗人李白要喝完酒才能诗性大发,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要抽烟才能行云流水,您是要有新鲜的空气才能思考。
刘:空气好睡眠就好。有一次去旅行,空气不好,就来回换。有一次测绘局开一个评选会,一名工程师给我安排了一个房间。一进去看到
很多死苍蝇,一看到这种情况我就回去了。我说,你看苍蝇都憋死了,这么不通风,人还能住吗?后来陈局长把他的房间让给我。
二.“成功不拒绝失败”
主持人:其实真的是很难把我身边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和院士联系在一起,而就是这样一个在表面上看起来大大咧咧、普普通通的人,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刘老,这个过程一定特别难吧?
刘:对,我们国家的仪器社会上不了解,仪器是一个非常精密、非常庞大的设备。像以前的设备,像这么大的房间一台都放不进去,像这种平台底下要打上压缩器。所以普通的金属就不行,要用陶瓷的、不变形的,非常精细,所以也就非常贵。一台机器就得几十万美元。五六十年代,我们这些设备基本上全都是从外国进口,无一例外。主要是从瑞士、德国引进。这些设备进来之后,报价会比它的实际价格高出将近十倍。其实呢,我后来琢磨,我们中国也应该可以尝试做出来。我们是一个大国,所用的仪器数量有限,自己研制不出来,这个事实应该由谁来负责呢?我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如果要追究责任的话肯定会追究到我身上,是我没有研究出来。说白了,是一种责任来促使我完成这件事情。
我个人是学这个专业的,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自己当皇帝,一种是做老百姓。当皇帝就是到国外引进,老外会对你低三下四,你是用户自然是皇帝了。第二种是自己去研究,你的皇帝是什么呢?他是用户,那他就是皇帝,你要为他服务。科研的活动仪器研究出来的过程是非常艰苦的,因为过去我们自己不做这种设备,所以在推广期间非常难。好在我们的设备仪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更新,到了80年代,微型计算机出现了,这个时候就给我们机会了,把精密的计算工作用计算机来解决,我们把它运用到计算机上去,而这样一来就剩下把我们的软件做成就行了,而做软件中国人还是可以的。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把这种难关攻克了。
主持人:每次遇到难题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动力使您战胜困难的?您曾经说过一句话“成功不要拒绝失败”。
刘:这个事情是一个有重复的过程,要克服很多的困难。我形容科研过程不是三起三落而是百起百落,很多时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有放弃的念头,但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恢复一些,觉得有精力的时候,还会继续做下去。而且一想到自己的责任就更有动力了。有时候在脑子里面还会幻想,这个东西研制成功以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它就像是一个新生儿一样,在远处招手让我走过去,这样想着自己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每一次研制成功以后,那种喜悦是没办法来形容的。经常在脑子里会用不同的角度来做重组的试验,琢磨怎样在产业化中间推广成果。科研结果是有很多创新点需要推广的。推广不了,不能怪别的原因,而是怪你的科研结果根本上没有创新点。
主持人:您这一点非常令人佩服!有些人就是苦干、傻干,永远都不知道去想新的点子。当然这种实干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而您是在踏实工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我听说你们单位没有人会开车的时候您就学会了开车。还有,在北京只有几台计算机的时候您就偷偷地学会了用电脑。这种不断地创新意识的确值得大家借鉴。好的,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网友们的反馈。
安徽省一位普通工人说,我在电视上看了刘先林院士的事迹,心里受到很大的震撼!刘先林院士是一个科学家,但是年近七十的老人家和年轻人一样早出晚归,加班加点,真不容易。他图什么?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我想,这应该就是爱国爱民的精神。从他的身上,我真正学习并感受到,什么才是忘我工作?从刘院士身上,我看到,什么才叫民族的大义和爱国的情结。
河南省一名普通干部说,看了中央电视台及其他新闻媒体对刘先林院士的事迹报道后,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刘先林院士率领同事自主研发的测绘仪器设备让人叹绝,勇攀科学技术高峰的拼搏精神令人敬佩。刘先林院士应成为全社会每一个成员学习的楷模。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一名学生说,看了刘先林院士的先进事迹后,我倍受感动和鼓舞。今后我也将从事科研工作,刘先林身上对科学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他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尤其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各种诱惑的时代,如何正确的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自己的理想 、信念非常重要。刘先林院士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主持人:还有一些网友的信息我们没有念出来,从大家的反馈来看,真的是写得情真意切。说到这里,我还记得有家媒体在采访刘院士的时候说如果每一个人都像刘先林这样,那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恩,我们都知道测绘是一个非常细致非常艰苦的工作,您不觉得累吗?很多网友都想知道您一天的生活都是怎么过的?
刘:我的工作都是在室内,过了40年我才接触航空,从02年开始我去拍照。我们大量的工作者都是在野外,特别是在过去科技还不发达的时候,非常苦。那个时候有很多感人的有关测量工作者的事迹。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整个社会需要这个测绘成果,我们测绘工作者所测到的图是为了让别人用,比如铁路、水利、土地建设等等。如果这么多人这么多行业都需要测绘成果,如果他们都去测,那么就会形成浪费,我们做完了给他们用,我们辛苦就可以了,其他人拿这个成果去用就可以了。测绘行业也在不断地更新。它所接受的新鲜事物,所接受的科技发展速度是要求相当快的。基本上我们可以这样来形容他,几乎是十年就要建立一个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