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画出 “嫦娥一号 ”
中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 在距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8公里的麻叶林村,有一所成功希望小学。在“嫦娥一号”即将发射升空的时刻,六年级的贾志刚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火箭,并郑重地写上“嫦娥一号”四个字。
对于这些看过几次实况发射的孩子们来讲,“嫦娥一号”在他们心中是那么得近又那么得遥远,他们渴望知识。而距离不远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官兵们捐建的希望小学和三个年龄不大的支教老师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临发射前的疏散
2007年10月22日恰逢星期一,上午10时,成功希望小学内,400多名学生整齐排成队列,举行了简单的升国旗仪式,一天的课程照常进行。据该校教务处主任胡建国讲,这些孩子来自冕宁县泽远乡麻叶林村、那基村、东方村、屋莫村、安哈村等五个村子,家最远的学生要走3小时,十几公里山路,一般在学校寄宿。
以往,每次发射,学校都要提前半天甚至一天放假,以便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走回家里。“有时候半夜发射,学生来不及回家,只能由老师组织起来,和当地村民一起疏散,在集中的地方看电影等等。”
听说,此次“嫦娥一号”要在24日18时许发射,该校决定上午放学就放假,以便学生能赶回家里,安全性也强一些。
情系“嫦娥”的希望小学
情系“嫦娥”的希望小学
10月22日上午,六年级的美术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画自己喜欢的图案。贾志刚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便画了一个简单的火箭图样。对于他来说,火箭是他最熟悉的新事物,这次,他用粉笔郑重地写下了“嫦娥一号”四个字。
在成功希望小学里,有一座虽然古老但设计独特的教学楼,他的形状特别像火箭的第一子集,学校老师告诉记者,那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捐建的。对于这些山里的孩子们来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捐建的成功希望小学里学习,孩子们对火箭、对“嫦娥”有一种特殊的情缘。
据在学校里干了十年的胡建国讲,上世纪80年代,学校只有两排6个教室,年久失修,门窗和玻璃都已经坏了,在雨水多的季节,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设计并施工建了这栋教学楼,孩子们再也不在漏雨的教室里上课了。以后几乎每个教师节和“六一”儿童节,西昌卫星发射勤务处的官兵们都会来看望老师和孩子们,给他们送去教具和学习用品。他们让这所学校看到了希望。
支教的年轻教师
这学期,成功希望小学又增添了一股新生力量,学校来了3名支教教师。20岁的林小力和21岁的尹梅便是其中两位。
这两个小姑娘挤住在一间不大的瓦房里,支教生活对她们来说新鲜而又陌生。林小力来自四川资阳,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便来到这里。来之前,她对山村生活条件的艰苦早有思想准备,但是第一天居住校长潮湿的房间里后,她就开始发愁,“以后可怎么办呀!”可现在适应了。
然而,现在她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这里的学生基础太差。林小力报到的第一天,当她看到校长递给的四年级成绩单时顿时傻了,“语文平均40分,数学平均25.7分”,而二年级更差,“语文13.28分,数学25.7分”。
在后来的教学中,她觉得有些失落,“这些孩子接受能力太差了。”她说。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她感觉压力很大,“怕和我期望的分数相差太远了。”
不过,她觉得,越是这样这里就越需要好教师。他们也是这些孩子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