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图片 +更多+
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获得圆满成功大会
“嫦娥一号”获取部分月球背面图像
国家航天局公布部分月球探测新数据
“嫦娥一号”所拍摄的月球三维图像亮相
视听新闻 +更多+
·“嫦娥一号”蓄势待发
·“嫦娥一号”准备工作就绪
·“嫦娥奔月”模拟演示
中央台现场播报 +更多+
·中央台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进行同步现场播报
·“嫦娥一号”将于今天18点05分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卫星前已转入发射区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速递
航天润滑技术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广网 11月01日 16:33
    中广网北京11月1日消息(记者于闻)当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踏上奔月旅程之际,作为此次“嫦娥一号”润滑服务的提供者----长城润滑油公司11月1日在北京举办“航天润滑技术发展研讨会”,中国航天集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对未来航天润滑技术进行规划讨论。

    长城润滑油是相伴中国航天近50年的合作伙伴。该公司副总经理赵江表示:对航天润滑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有利于更好地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同时,从企业的角度,这将进一步推动长城润滑油以航天科技研发为龙头的科研开发体系的健全,夯实长城润滑油以科技和服务为主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即将全面展开的国际化战略奠定基础。

    专家们认为,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决定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因此,航天科技工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将会随着资源的日渐稀缺而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发展航天科技工业将成为塑造一国动态比较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国际经验看,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例如,在美国,以航天技术发展为核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使计算机产业、信息产业因计算导弹轨迹的需要而发展起来。权威数据也表明,我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利用航天科技每年创造的价值在1000亿元。

    2007年2月8日,首批以“SINOPEC”作为商标的长城润滑油产品在中国正式下线;2007年6月,“SINOPEC”润滑油在新加坡正式下线生产,从产品的国际化销售到生产的国际化,长城润滑油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9月“SINOPEC”润滑油在巴基斯坦上市时,一位当地的经销商便认为,SINOPEC润滑油近50年服务航天的背景在消费者中十分具有吸引力,有望能在巴基斯坦迅速打开市场。

    据长城润滑油技术专家张春辉介绍,在航天器上使用的润滑油产品也许并不能直接应用到汽车上,但航天润滑油代表了一种我们目前可以能及的物理和自然环境的极限,比如航天器发射时瞬间超过2000度的高温、在航天飞行过程中航天器两面温差巨大,这就要求润滑油必须具备优异的润滑性能和摩擦特性;极佳的粘温性、高温安定性、低温流动性能;强抗氧化性;绝好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生物惰性;优异的热和化学稳定性能,优异的抗化学介质特性;较低的挥发性;抗燃烧性能等。通过对这种极限状态下润滑油工作状态的研究,长城润滑油掌握了最尖端的基础油运用及合成配方的核心技术。由于航天润滑油和民用润滑油从原理上相同,长城润滑油将大量在进行航天油研发中所掌握的基础技术通过转换应用到民用油当中。

    比如航天润滑油在高温差环境下的“超高粘温性能润滑技术”,应用到了车用油技术的开发中,使长城润滑油的车用润滑油在零下四十度的低温、零上五十度的高温环境中都可保证机器正常启动,发挥稳定的润滑性能。再比如用于航天专用油的酰胺一步法生产技术用于车用轮彀脂的制造,使长城润滑油的车用轮彀脂通过了8万公里的行车检验,大大高于一般润滑脂3万公里的标准。在中国国内,长城润滑油的品牌忠诚度已超过美孚、嘉实多等国际品牌,据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其品牌价值在1998年仅为1.5亿元,到2007年已超过100亿元。

    赵江认为,在与航天事业的合作中,长城润滑油不仅积累了世界领先的润滑核心技术,而且形成严格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为长城润滑油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共享的、高起点的科技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包括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余种与航天润滑有关的合成润滑油脂所需的特种添加剂,掌握航天专用油的全部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成为中国航天航空专用油的标准制定者,而且包括北京、上海、重庆三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科研体系。

    为了实现从产品制造商到全面润滑服务商的转变,长城润滑油实施了“科研重心前移”战略,即将科研开发工作与客户的产品开发工作捆绑起来,从其产品设计起始就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服务。这一服务在工业配套用油及车用OEM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绩,成为中国一汽、二汽集团、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宝钢等大型集团公司首选专用油品,并与首钢、山推机械、奇瑞汽车、北汽福田等集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而国际巨头石油公司如壳牌、埃克森美孚、嘉实多等虽然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但目前尚未在中国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难以提供类似的服务。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