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安徽9月18日消息(记者唐诗 刘军) 安徽能源和煤炭生产居华东之首,2006年底全省煤炭保有储量481.4亿吨,初步探明的煤层气资源量更是高达1万亿立方米,相当于12亿吨标准煤或9.5亿吨标准油。但安徽却深受瓦斯之苦,煤矿安全受到瓦斯的严重威胁,同时大量的瓦斯直接排到空气中,给大气也造成污染。安徽省海孜和芦岭煤矿瓦斯抽采发电可以管窥由“放”到“采”,变害为宝。
煤矿也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瓦斯的转化就是在这些大机器中完成的
瓦斯电厂厂区
如何利用好这一巨大资源成为安徽煤炭行业本质安全和新型工业化的重大课题。安徽把着力点放到了科技创新上,通过改变观念,立足于保护生命、以人为本,通过高投入、强技术、推创新、严管理、重利用,采用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手段,变抽放为抽采,坚持煤与瓦斯共采,治理与利用并重,经过多年努力,瓦斯治理达到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水平。
今年9月,海孜矿顺利通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验收,开创了我国煤矿企业瓦斯利用注册CDM项目的先河,被誉为“节能减排,世界第一”。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定洲介绍了包括瓦斯气民用在内,安徽已经建成的一批国际先进工程:“现已建成6座3万立方米燃气储配站,5座1万立方米储气柜,目前储配能力达到23万立方米,能满足10万户居民用气。目前已建成瓦斯发电站8座,建成了世界首座6X500KW低浓度瓦斯发电站。瓦斯发电装机规模3.2万KW,实现瓦斯发电效率8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家整装待发
大铁笼似的“电梯”是工人们上下矿井的工具
矿井下的遂道
由“放”到“采”,一字之差不仅是观念上的变化,更变害为宝,带来丰厚的收益,矿区周边数万户居民烧的是瓦斯、瓦斯发电装机规模数万千瓦、相当一部分工业锅炉也改烧瓦斯。由淮南矿业集团研发的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技术,控制了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使淮南矿业集团由全国瓦斯事故重灾区变为瓦斯治理行业领先,有效地保护了生命,同时也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创造效益近百亿。该成果在全国20多个矿区大规模推广运用。2006年淮南矿业集团瓦斯抽采量1.72亿m3,瓦斯抽采率由32%提高到45%,百万吨死亡率由0.64降到0.18。实现了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效安全绿色开采,推进了煤炭开采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目前,淮南市已有57个小区,4万户居民用上了瓦斯气。
察看矿下瓦斯输送管道
矿下设备检查
记者刘军穿着这身衣服还真有点煤矿工人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