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珠海的大马路,穿过因宽敞而显得人流稀疏的拱北出境大厅,坐上了澳门的小巴车,也不用下车,在一条狭窄的汽车通道上,上来了一位移民局的荷枪警察,看了一下证件就算入境了。
到澳门之前早闻其小,从珠海进入澳门,就象从一条大马路转入小街道,越发有此感觉。澳门的街道都很小,而街道两边还大多辟为停车道,穿行在街上,两边各有一排五颜六色的小轿车,好多小车几乎首尾相连,其不知使用时是如何开走的。澳门之小造就了澳门司机的高超车技。澳门是世界上每公里拥有汽车最多的城市,很多马路都是单行道,但交通秩序良好,你一踏上斑马线,路上的汽车马上自觉地停下来让行,这对我们这些大陆人来说,还真有点不习惯,走斑马线时总是顾前望后,作神色慌张状。据说在人口极为拥挤的澳门半岛上却很少发生交通意外,澳门的交通肇事主要发生在两个人烟相对稀少的岛屿上,这是不合理又合情的事。
下午到达澳门,马上去看大三巴牌坊,汽车转进一条小街道,眼侧出现一个白色的西洋坟场,里面各种各样的墓碑高低错落,葬的都是一些早期在澳门生活的西洋人,在小小的澳门,人与鬼同争一块土地,坟场已完全被包围在城市中。
印象中的大三巴巍然耸立,直指云天,雄伟而壮观,到了现场一看,才知道它原来座落在一片老街区中,空间狭小。近看大三巴,更多的是感受它的精美和沧桑。“三巴”是音译。大三巴牌坊原是建于1602年的“圣保禄”教堂,教堂原属远东第一所大学圣保禄学院所有,教堂从奠基至竣工共历30几年,然于1830年毁于一场大火,只剩下大三巴牌坊。牌坊由巨石彻成,共分五层,上面雕刻着许多宗教人物故事,最高一层塑有一只白鸽,据说其眼睛原嵌有宝石,在经济困难时期,一些澳门人冒着生命危险攀上去偷宝石,结果宝石没取到,摔死的倒不少,后来有教士把宝石取下来以免再发生“鸟为食亡”的惨剧。艺术、历史价值都相当高的牌坊,几百年来屹立不倒,默默地俯视着脚下这片土地的兴衰,而生生不息的澳门人也历经艰辛,把澳门建设成美丽的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经历沧桑,见证澳门几百年发展的大三巴也成为了澳门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