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北京印象
前十年“请进来”后十年“走出去”
中广网 2007-09-1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9月19日消息 为庆祝北京国际音乐节创立10周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国际音乐节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传承·传扬·传颂──纪念北京国际音乐节10周年”研讨会,4月12日隆重召开,由此拉开“4+1”主题盛典的序幕。文化部、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中国音乐家协会、北京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等部分专家学者以及首都媒体代表,围绕中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历程,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专题论证。

    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蔡赴朝首先发言。他说,北京国际音乐节是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国际文化艺术盛会,秉承“国际水平、中国气派、北京特色”和“名家、名团、名曲”的宗旨,历经10年的建设与发展,以其高水准的艺术质量、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成功的运作模式,开拓创新,硕果累累。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音乐节,中国首都的一项标志性文化活动。


    《北京日报》总编辑严力强代表主办方讲话,他说,北京国际音乐节的10年历程,以其独特的艺术经营管理模式,在探索参照世界著名城市音乐节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艺术发展之路,这些成功之道对推动首都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余隆介绍,从最开始的单纯引进,中期的联合制作,到后期推出“中国概念”和委约创作,音乐节头十年跨越了三个阶段,正在步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成熟期。未来十年,音乐节将以创新和走出去为核心。委约作品和艺术创新是重中之重,把更多的中国作品、特别是新作品推向世界舞台,把“中国概念”放大延伸到全球主流文化领域。


    主办方提供了一份“北京国际音乐节10年艺术成就”征求意见稿,经过理性思考、归纳总结,主要有:遵循艺术规律,按照国际惯例,整体运作系统和经营模式高度专业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接轨”;普及中外音乐文化,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贡献卓著;立足支持音乐教育事业,创立独特的音乐教育品牌;确立并强化“中国概念”,不遗余力为国内音乐家新作品推广搭建平台,不断增加首演新作的比例和含量,并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窗口;文化品牌和企业品牌成功对接,探索出一套高雅艺术与企业文化合作的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等等。北京国际音乐节打造的城市文化“金色名片”,使中国首都在短期内挺进国际高雅音乐文化名城行列。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编:胡浩      
北京国际音乐节简介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
联系北京国际音乐节
精彩呈现 更多...
王健与上海四重奏
京剧《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