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韵畅享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美韵畅享
北京国际音乐节述评
中广网 2007-09-1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最近听到不少新提法:比如设计北京的城市雕塑,设计北京的城市颜色以及公共环境风格,为的是让北京更漂亮,个性更鲜明;而如今一个以北京的名字命名的国际性音乐节,则为北京设计了一个新的对外文化形象——一个更有活力,更有国际色彩的文化大都市。这种与经济建设相比看似关系不大的“花边”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北京的整体素质。北京国际音乐节举办三年来,作为我国领风气之先的国际性文化活动,犹如递给世界的一张用音乐制成的城市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北京,关注中国。

    2000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刚刚开始,还有近20场高水平的演出将要陆续登场。每场演出开演前众多观众鱼贯而入,演出结束后又谈论着步出剧场,常让人生出几分感动。他们也许并不了解北京国际音乐节真正给北京带来了什么,不了解一个如此庞大和复杂的活动需要怎样的操作。

    音乐节一方面按照国际惯例运作演出,另一方面,又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推出了面向大学生和儿童的免费音乐会、大师课,突出公益性、社会性。

    举办国际音乐节这样大型的文化活动,如果仅仅考虑艺术质量而忽略经济运作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运用国际惯例来运行必不可少。例如邀请国际知名音乐家以及确定音乐曲目、剧场、时间,尤其是寻求赞助、宣传等。演艺圈的人都知道,以往中国团体出国演出是对方出钱,中国邀请外国团体来中国演出也是对方出路费、食宿等费用,我们只是象征性地付一点儿演出费。这种不对等当然不是国际惯例了。而本届音乐节在邀请国外音乐家、音乐团体时“出手很大方”,这些著名音乐家在国际上是什么价码,音乐节就付什么价,对此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说,中国人要挺起胸膛做这个事情。世界上的音乐家现在都知道中国的这个音乐节出得起他们的价码,因此很愿意来北京参加音乐节,目前已经有四五位著名音乐家两次来过北京国际音乐节。今年音乐节出巨资请来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的歌剧《托斯卡》,为保持原汁原味,其整个费用达150万美元,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北京国际音乐节只有高起点才能请来著名音乐家和音乐团体,也才能保持住音乐节高水准的艺术档次。

    在引进高水平外国演出的同时,国际音乐节还具有两个独特之处:其一,举办公益性演出。像世界上著名的德国萨尔斯堡音乐节、美国坦格伍德音乐节等一般没有带普及性质的公益演出。北京国际音乐节从去年开始,不仅有专门面向儿童的免费音乐会,而且开办了50个小时的大师课。今年在延续去年特色的同时,又增加了面向大学生的免费专场。其二,一直倡导民族作品。从第一年到今年,每届都有民族音乐作品上演,如第一届的内蒙古作品音乐会、第二届的西藏藏寺音乐、评剧交响音乐会以及今年的二胡音乐会等。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还表示,今后音乐节上要把中国的歌剧———京剧与西方歌剧对比演出,在艺术上做一些尝试。

    一部电影影响中国人形象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我们应懂得利用文化。北京国际音乐节要以高起点、高水准的形象打开又一个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北京没有国际音乐节行不行?有人说当然行了。北京这个城市举办北京国际音乐节才三年,没有它时大家照样生活,而且城市也在发展,兴建了那么多公路、立交桥,城市环境有了大改观。但记者却从一些领导者和组织者那里听到了更有远见的声音:

    北京要有面向世界的胸怀

    新的世纪里,怎样把北京、把中国亮相给世界,让他们信服?文化辐射也许比任何直来直去的宣传更有影响,更有说服力。一部电影影响中国人形象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我们应懂得利用文化。举办北京国际音乐节这种强项文化活动,并让它形成规模和传统,不仅可以提高城市文化文明水平,而且可以扩大北京的知名度,为北京打开又一个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我们要按国际惯例来运作北京国际音乐节,甚至比外国人做得还要好。近20年来,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从吃饱吃好的境界逐渐向精神需求转变。我们展现给世界的应该是一个健康、富足、文化修养高的北京人形象。

    北京要有面向未来的眼光

    现在做北京国际音乐节是一项为了明天的事业,因为文化能够给后人以持久的、超越历史的影响。古人说,“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北京在国际音乐节的判断上也应该具有战略眼光,它将是一件对北京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也许它一开始由于起点高、水准高,操作起来十分艰难,但从第一年仓促上阵到第二年积累经验再到今年逐渐成熟,北京国际音乐节已经让大家看到了它的良好发展前景。

    音乐节让京城色彩更丰富

    北京以国粹京剧领头,民族的艺术形式就有民乐、评剧、昆曲、河北梆子,此外还有话剧、歌剧、芭蕾舞、交响乐等各种艺术品种。我们在向世人展示北京艺术种类繁多的同时,也请来了众多国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演出,烘托着红火的北京文化演出市场。如今,北京又推出了固定时间举办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它告诉世界:中国的北京已经能够举办这样高规格、专业化的活动了,北京的城市色彩因此更加丰富。

    名家名团云集,演出水平高超以及行之有效的票务推广方式,让开幕不久的第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出现踊跃购票的景象。但高雅的演出也时时提醒着我们,倡导文明的欣赏习惯势在必行。

    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成为国家级的艺术盛会。在为期25天的本届音乐节中,千余名音乐家将为爱乐者演出30场音乐会及歌剧。前两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名家名团云集,演出水平高超,在北京的爱乐者心目中创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由于演出水准高和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票务推广方式,本届音乐节票房截至目前的总收入已经超过前两届音乐节同期票房收入的最高值。从组委会传出的消息,本届音乐节还没有正式开幕,已经有观众给组委会打电话要求订票。随着音乐节大幕开启,观众们被陆续上演的精彩节目所吸引,购票更加踊跃。音乐节仅10月19日一天就收入票款24万元。开幕式、闭幕式、歌剧《托斯卡》、大提琴家梅斯基独奏、第七交响曲(亚洲)首演音乐会、德意志安魂曲、贝多芬5首钢琴协奏曲等重点场次的演出票在演出前就已经所剩无几。

     今年的音乐节与第一届相比在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首先,管理日趋规范和严谨。第一年准备时间只有短短半年;第二年提前了一年操作,摸索出经验;今年的音乐节运作则更加成熟,一年半以前就开始着手筹备,已经初具规模,声誉日隆。其次,节目越来越精彩,更加符合国际水准。如果说第一年的节目还有些单调的话,去年闭幕式斯特恩大师的出演则使北京国际音乐节甚至超过了外国同类型的音乐节,令外国同行十分羡慕。第三,今年音乐节上还第一次出现了首演作品。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的第七交响曲(亚洲)首演音乐会将由威斯特法伦爱乐院团和波兰华沙国家歌剧院合唱团联合演出。德国阿洛伊四重奏组将演奏形式新颖的现代音乐作品,所有曲目均为在我国或世界首演,其中还包括著名作曲家专门为该小组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演出创作的作品。

    音乐节越来越深入人心,也为自己的生长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些艺术之外的问题是需要逐步解决的—— 资金是音乐节比较困难的事情。音乐节秘书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降巩民介绍,每届音乐节大约需要资金二三千万元,北京国际音乐节尽管每次都得到大量企业赞助,但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因为音乐节是一项社会公益活动,其票价在同等档次的演出中属低廉,而且前期投资比较大。北京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音乐节物质和宣传等方面大量的支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则连续三年对音乐节进行了投入。但不能只靠这些,降巩民希望,是不是有关部门能够在资金和政策上继续给予音乐节以支持?

    要票也是音乐节上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在京的演出公司和院团对观众以各种关系不买票看戏,喜欢蹭戏的习惯深有感触。降巩民为难地说,票给少了、排数不好了都不行。余隆也曾说,他那里要票的白条每次都有一打儿。

    乐章中间鼓掌让主办者很无奈。听交响乐规矩多,就是热烈鼓掌也要鼓在点上。本届音乐节开幕式上上演了令人尴尬的一幕。当年轻的著名小提琴家莎拉·张刚刚结束一个乐章的演奏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工作人员听到掌声就忙去献花。由于还没有演奏完,莎拉·张一再笑着躲避着递过来的花束。其实,演出票上讲明了观看演出的注意事项,其中就有“在乐章中间请不要鼓掌”的条文。此外,看演出迟到、吃东西、打电话等剧场里不礼貌行为也经常发生。看来,北京观众欣赏艺术的修养还需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好好熏一熏。

    北京国际音乐节今后将向何处发展?余隆说,下一步将努力把北京国际音乐节办成在世界同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音乐节,在组织管理上更加精益求精,不负用“北京”这个名字命名的音乐节。

    希望北京国际音乐节能像故宫、长城、京剧一样,经过多少年之后都不逊色,成为北京城市永久的文化标识。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胡浩      
北京国际音乐节简介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基金会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
联系北京国际音乐节
精彩呈现 更多...
王健与上海四重奏
京剧《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