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音乐节在过去十年中向国内外多位作曲家委约创作,催生了多部重要音乐新作的问世。在北京国际音乐节迎来十周年之际,特地向当今世界乐坛最德高望重的作曲家之一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委约创作,并将他的委约新作在这场音乐会上首演。此举的目的在于强调当代音乐对于音乐健康发展的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古典音乐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更新人们的听觉,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唤醒人们对新锐之念的判断力。
1.谭盾:《秘密土地:为管弦乐队和12把大提琴而作》
谭盾出生于中国湖南,197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随赵行道、黎音海学习作曲,随李华德学习指挥并取得音乐作曲硕士学位,1986 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获音乐艺术博士学位。谭盾还受聘为1999年美国坦格勒伍德国际现代音乐节艺术总监, 英国伦敦艺术中心2000年现代艺术节总监,他现任比利时广播电视交响乐团多媒体音乐总监。他最新为柏林爱乐乐团写作的为管弦乐团和12把大提琴而作的交响乐《神秘的土地》已于2004年6月在柏林由指挥家西蒙·拉特尔爵士和柏林爱乐乐团的12位大提琴家作世界首演。目前正在进行的创作有受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委约的新歌剧《秦始皇》。
2.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第八交响曲
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当代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曾随弗朗西塞克·斯科里谢夫斯基学习作曲,后进入克拉科夫音乐学院,师从阿图尔·马拉夫斯基和斯坦尼斯拉夫·维科韦茨,1958年毕业,之后成为该院教授。1966至1968年担任德国埃森民族音乐学院教授。1968年,他获得了德国学术交流组织DAAD颁发的奖金。1972年被任命为克拉科夫音乐学院院长。作品有《广岛受难者挽歌》、《阿纳克拉西斯》、《多种变形》、《标音》、《诗篇》、《圣路加受难曲》(1966年3月30日在德国蒙斯特大教堂落成七百周年庆典上首演,自此他被誉为继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之后最有影响的作曲家)、《最后审判日》、《劳敦的魔鬼》、《乌特伦亚》、《雅歌》、《圣母颂歌》、《失乐园》、《感恩赞》、《波兰安魂曲》、《黑面具》、《天使之歌》、《乌布王》、《小交响曲》、《耶路撒冷七座门》等。
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的《第八交响曲》是他积累多年创作经验写出的一部新的交响曲,不仅秉承潘德列茨基一贯的深沉、严肃的音乐风格以及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其音乐语汇呈现诸多新颖因素,所折射的内涵也更加充满时代的新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