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
[演出日期] 2007年9月21日(星期五)
[演出时间] 晚7点30分
[演出地点] 北京保利剧院
[演出曲目]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莱奥诺拉》第三序曲,作品72号a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作品73号(《皇帝》)
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
指挥: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演奏:柏林国家乐团
钢琴:郎朗
[作品介绍]
1.路德维希·范·贝多芬:《莱奥诺拉》第三序曲,作品72号b
贝多芬1770年12月17日出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逝世于维也纳。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之一,他创作的九首交响曲、七首协奏曲、管弦乐序曲、歌剧《费德里奥》、器乐奏鸣曲以及各种形式的室内乐作品中有很多在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不朽地位 ,代表了人类在音乐创作领域取得的最高成就,而且至今仍是音乐会上最有生命力的作品。
贝多芬一生仅创作了一部歌剧,即《费德里奥》(Fidelio,又译《菲岱里奥》等)。它是贝多芬卓越天才与勤奋努力的结晶,这部歌剧的整个创作跨越了十年(1804-1814)时间,贝多芬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先后为之写了四首序曲,它们分别被后人称作《莱奥诺拉》第一、第二、第三序曲和《费德里奥》序曲。莱奥诺拉是这部歌剧中女主角的名字,而费德里奥则是她为营救丈夫弗洛莱斯坦而女扮男装时的化名。
《莱奥诺拉》第三序曲创作于1806年,是为歌剧《费德里奥》的第二次上演写的。乐曲采用了奏鸣曲式,借用了歌剧中的一些音乐素材,在音乐内涵和结构上成为歌剧剧情的概括和缩影。这是贝多芬音乐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奔腾直下的音流渲染出——如评论家爱德华·唐斯所言——“远远超过表现弗洛莱斯坦和莱奥诺拉的喜悦的无边无际的欢腾”。
2.路德维希·范·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作品73号(《皇帝》)
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完成于1809年,1811年11月28日首演。此曲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也是他在协奏曲创作领域里的终结之作,它在各方面都代表者贝多芬协奏曲创作的最高成就。或许很多人会据此以为它的“标题”《皇帝》是恰如其分的,但“皇帝”实际上不能被理解为这首协奏曲的标题,因为它同贝多芬创作的原意无关。据音乐学家研究,它很可能是被贝多芬同时代的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约翰·巴普蒂撕特·克拉默(Johann Baptist Cramer,1771-1858)加上的,在很多年里它只在英语国家的音乐会听众中流行。因而尽管在这首协奏曲的宏伟规模和雄浑笔法中不乏帝王般的气概,就艺术价值而言它也完全无愧于协奏曲王国里的皇帝,但它并非歌颂皇帝的标题音乐,而是一首形式完美的古典协奏曲。
全曲有三个乐章,分别为快板、稍快的柔板和回旋曲(快板)。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不间断地演奏。
3.路德维希·范·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
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一直被冠以“命运”的标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学界逐渐不再将这部交响曲附会为人与命运抗争的标题音乐作品,而是将它作为一部具有哲理内涵、结构严谨、各乐章间贯穿着内在音乐逻辑的交响曲。贝多芬于1805年开始构思第五交响曲,1808年完成。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有活力的快板、稍快的行板、快板、快板。其中第三和第四乐章不间断地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