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3日下午5时07分,在安徽芜湖火车站一号站台上,因为学生乘客过多,发生了一起乘客被挤落铁道造成轧死死的事件。死者是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的优秀女学生冷静。
笔者在读这条消息的时候,特别注意了一下这样一些内容:“事件发生当时,芜湖火车站一号站台约有500多名等待5082次火车的乘客,其中有90%为在校大学生。”“当火车在站内滑行而没有完全停车时,可以看到车上已经爆满,车厢交接处和走道内都已经站满乘客。”以上信息告诉我们,这趟列车是趟严重超员的列车。冷静的死,无疑与该列车严重超员有关。于是,就有了思考“对列车超载也应该说不了”的冲动。
在笔者的印象中,我们的列车超载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了。五、六十年代,客运汽车基本没有,即使是有,也只在县城到乡镇或县城到县城之间,基本不存在长途汽车,主要的长途出行工具就是火车,列车的次数又很少,人满为患;七、八十年代,客运汽车还是不能满足出行需要,笔者在外地当兵,每年都要挤几趟列车探家、公干,“火车不如马车快”,金鸡独立是家常便饭,有时一站就是三、四十个小时——得亏是年轻;九十年代了,二十一世纪了,不仅列车的次数多了,而且是一次一次提速,动车组也出来了,眼见得高速客运专线都要建成了,但乘车难问题一直没有根本好转——特别是一到学生放假,民工流与学生流叠加的时候,列车的运力都显得更为不足了。虽说不少火车站还发了什么“学生专列”、“民工专列”,但并没有解决超载的问题——其用意也不是为了解决超载的问题。列车上那人挤人的情境,与六、七十年代相比,没有丝毫的改变。显然,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样的局面还不太现实。那么,对于列车超载是不是就放任自流呢?通过对冷静这件事发生经过的思考,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应该管,而且要像管客运汽车的超载一样,下真功夫,下大功夫,下狠功夫。
大家还清楚地记得,前些年的客运汽车超载是十分严重的,而且发生的交通事件也是悲惨的,记忆犹新的。但是,我们从上至下,以铁碗手段进行治理,不是已经有了明显效果么?!超载情况明显改观,交通事故明显下降,死亡人数明显减少。
当然,在列车客运的管理者们看来,列车超载的危险性远没有汽车客运那么大。但笔者以为,对于大众的出行来说,越来越需求的不仅是要走得了、走得安全,而且还要走得好、走得舒适(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大众出行,坐火车依然是主要选择)。很多时候,列车车厢的人数并不亚于客运汽车里的拥挤程度,虽说它的安全系数要大于客运汽车,但它的灵活性却不如客运汽车。由于列车车厢内太拥挤,空气不流通,曾经已造成过乘客死亡的事件——只是相关部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我们从2003年1月29日“铁道部对列车超员有规定”一文中不难看出,铁道运输管理者对于列车的超员是“支持”的、许可的。“春运期间,铁道部规定要严格控制旅客列车超员率。铁道部春运办工作人员介绍,铁道部做出的旅客列车硬座超员率规定是:特快列车、双层列车严禁超员;双优列车始发不超员,途中超员率不超过20%; 其他直通旅客列车始发快速、普快列车不超过20%,途中快速不超过40%,普快不超过50%。铁道部要求各铁路局必须严格按照上述超员率组织售票,违反上述规定,造成列车和旅客安全事故,将追究有关组织人员和领导的责任。”客运汽车实行的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办法管理超载的,我们的列车运输管理部门却为列车超载大开绿灯?真的是不可想象!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冷静的死是一个悲剧,是一个由列车超载编写的悲剧,它以一个花季女孩的生命呼唤着:对列车的超载到了该说“不”的时候了!
文/农家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