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我国公路、水路以及民航春运全面启动。而原定于昨日启动的铁路春运,也于1月18日提前全面启动。有人称春运是我国海陆空所有运输系统的一次“大考”。因为无论就乘客数量还是时间密集度而言,无不是在考验着各运输系统的最大承载力。
春运的载客量,每年都在上升。仅铁路一项,按今年有关部门的预计,旅客发送量将达到1.786亿人次,增幅接近去年两倍。当然,乘客人数增加是每年可以想到的。但今年的“考题”又有所不同,按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分析,今年休假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安排;许多地方暴雪天气,导致高速关闭、航班取消,而铁路又因乘客没有得到有效分流,人数剧增。
在这份大“考卷”面前,让每一个乘客都能回家是有关部门的承诺。我们欣慰于这样的承诺,因为无论是多么庞大的数字,都无法遮盖每一个人回家的权利,也无法抹去每一个人回家的幸福感。告别了一年繁忙,回家投入亲情怀抱,梳理一年心得,尽管看似每年不变的生活循环,但这是我们永不变更的生活伦理。所以,涌动的回乡人潮中,每一个人都应是满载幸福的,每一个人也都应是春运时期的中心。
“近乡情更怯”,回家固然令人满怀期待,但回家的路程却远非轻松。作为春运的重头铁路运输,对乘客来说买票难、上车难,而且更难的还在买票上车之后。公路和航空,买票也不容易,票价也高,加之许多地方的暴雪天气,选择面更加狭窄。回家的幸福感,在艰辛路程的磨砺之下,也许顿挫了几分。而即使各运输系统足以满足所有人回家的需求,也难以保证不会有人对春运心生畏惧之感,直接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也许一路轻松,你还能真正找到“还乡”的真谛。这不是完成什么任务,非如此不可。其实,从传统到现代,从血缘、地缘关系到契约关系的转变,家庭伦理的脉络不再牵动人们走向社会的步伐,也许唯一所剩的只是情感的依赖。回家是心理的需求,情感的需求。但是,当“还乡”之旅变成了“取经”之旅,一路辛苦下来,再疲于准备下一趟春运的征途,回家则更像是对自己心理、情感的朝拜了。
回家不该如此辛苦。但人们也都清楚,春运涌动的人流绝不是什么单一回家观念刺激下的产物,它不过是人口流动、假日安排、运输体系等多种因素交集下的产物。那么多人的回家之情,在某一个时段内定点突破,实在有些困难。但在这份“考卷”面前,在许多社会性因素暂时无法一一剔除的情况下,我们所能期待的仍然是“海陆空”各运输系统承载力的加强,再加强。这种加强不单是运力的加强,而是要把载客回家提升到舒适的层面,给予充分的考虑。
每一个回乡的乘客,不能只是春运客流中的一个数字。要真正执守人本的理念,就不能满足于将多少人给送回了家,而是要让每一个人回家的幸福感,真正开始于路途之中,让乡愁在春运的征程之中愈加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