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1月30日消息 2006年7月的一天,一场多机种联合演习即将在一望无垠的戈壁展开,战场工程队的官兵们早在两天前,就已经把航空兵部队用于实弹打击的靶标竖立起来。
靶标是工厂设计的,12米见方,主体用角铁建造,外表覆盖着蒙布,8根固定靶标钢索的另一头焊接在“配重板”上,每个“配重板”上堆压着十个沙袋,看起来很牢固了。
回到营区后,队长罗敏关注起最近两天的天气,他从气象台得知,最近几天风力较大,很容易引起沙尘暴。这个细节不能忽视,万一演习时起了沙尘暴,靶标被吹倒,将会影响演习的顺利进行。
一场讨论会开始了。有人说这是杞人忧天,靶标是工厂的专家设计的,应该没问题;也有人认为,工厂在设计时,大多考虑的是普通风的级别,而戈壁沙尘暴的威力要大得多,就连人都能轻易吹上天,还是应该从最坏处打算。罗敏推算后对大家说,如果沙尘暴风力达到4级,靶标就有被吹倒的危险。
讨论会变成了“献策会”。在外场厂房工作的几名战士献策说,可以把钢索“配重盘”弄得大一些,并在其周围焊接上钢丝围网,这样就可以增加压重沙袋的数量。
以前,每个“配重盘”最多可以压10个沙袋,现在可以轻松装进20个。几名憨厚的战士还自作了几根长约2米的钢锥,把“配重盘”打在沙地上。
办法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可起到了大作用。演习当天,戈壁上刮起了罕见的沙尘暴,风力居然达到了6级,但靶标依然屹立不动。该大队能够从细节处发现解决问题的举动,受到了演习指挥所首长的表扬。(杨春源 易晓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