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最新报道  |  各方反应  |  图片报道  |  相关评论
涨价背后
   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目前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发出“粮价继续上涨会引发战争”的警告。面对国际粮食市场的重大危机,我国粮食市场遭遇了哪些挑战?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
最新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报道
3月CPI增幅回落至8.3% 粮价可能成通胀新导火索
中广网    04月17日 08:33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4月17日消息 备受市场关注的3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3%,涨幅仅略低于2月份有春节和雪灾因素推动的8.7%,显示通货膨胀压力仍然没有缓解。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了一季度CPI的相关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我国CPI上涨8%,涨幅远远高于去年一季度的2.7%。3月份CPI涨幅为8.3%,比今年2月小幅回落了0.4个百分点。今年2月8.7%的CPI增速创出12年来的新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今年以来,CPI一直处于高位,食品因素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力。一季度,食品价格上涨21.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8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6.6%,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个百分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居民消费价格设定了4.8%的年度调控目标。李晓超坦言,这个目标是一个预期性和指导性的目标,从目前来看,居民消费价格确实面临着很大压力。他分析说,去年翘尾因素对今年全年CPI影响达到3.4个百分点,如果要实现4.8%的预期目标,新涨价因素就需要控制在1.4个百分点以内。这就意味着,未来9个月CPI涨幅不能超过4.2%。

    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自去年8月以来,CPI涨幅已经连续8个月保持在6%以上,而且一直呈现显著的升势。

    “影响新涨价的因素也比较多。”李晓超说,工业品出厂价、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都有所扩大,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传导的压力在加大。同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间接推动了企业商品价格的上涨,这些都对未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继续上扬施加了压力。

    近期,粮食紧缺的问题在全球蔓延,商务部也警示称全球将进入高粮价时代。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粮价可能成为我国下半年通胀的新导火索。他认为,与去年同期相比,种粮成本已经上升了15%,但目前粮食价格上升幅度相对较低。“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马骏看来,未来粮价可能出现大幅上涨。

来源:北京商报    责编: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