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这个具有浓厚城市色彩的名词,现在与农村喜结良缘,让“农村人”享受像“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像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一样,全国296个县(市、区)正在建设的“全国农村社区实验单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刮起的又一轮春风。
1978年以前,小岗村是凤阳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搞起了“大包干”。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大包干”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在保证国家税收和集体收入不减少的同时,使农民富裕了起来。小岗村的改革,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促得全国农民不断走上富裕的道路,在我国农村的发展史上曾经浓墨重彩地打上了厚重的烙印。
与小岗村的轰轰烈烈一样,全国296个县(市、区)的“全国农村社区实验单位”一样热火朝天喜气盈门,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各个方面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1978年的小岗村18户农民的惊天动地,是拿生命赌明天。2008年296个县农村的社区人已经不需要在“大包干”协议上再按下血手印。30年过去了,中国农村的今天,今天中国的农民,翻天覆地。
必须承认,我国农村与城市相比,仍然发展滞后,而且差距越拉越大。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远远超出国际警戒线,“剪刀差”不断扩大。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努力缩小城乡差距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小岗村开启的八十年代改革是一场革命,没有经验可寻,摸着石头过河。今天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依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是要摸着石头过河。为此,国家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目的就是要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城乡综合协调发展的路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指明方向。
与“小岗村”相比,全国296个县(市、区)正在建设的“全国农村社区实验单位”的任务更为艰巨。“小岗村”解决的是中国的三农问题,而后者需要解决的不仅是三农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城乡之间多年来形成的深层次问题。
对于“全国农村社区实验单位”的296个县(市、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一个深化发展的机会,其意义绝不亚于“小岗村”的历史意义,不仅国家寄予深切厚望,而且全国人民都在翘首期盼,我们期待这296个县(市、区)抓住机会,尽快找准一条适合全国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让“全国农村社区实验单位”成为又一片的“小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