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最新消息  |  成果展示  |  典型应用  |  科普知识  |  发展历程  |  图片报道
最新消息
图片报道
典型应用 您现在的位置:典型应用
摄影测量与遥感在水利领域的典型应用
中广网    2008-07-14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一、水灾监测遥感数据获取应急系统

  我国国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降水在时空分布上十分不均匀,因此洪涝灾害的发生十分频繁。早在1983年,水利部就开始对洪涝灾害进行遥感监测。1991年后,考虑到图像实时传输对缩短监测评估时间、把损失减到最小的重要性,建立了“机载遥感监测灾害实时传输系统”,以便在水灾发生时获取灾情信息,并应用于1994、1995、1996年的洪水监测。“九五”期间,该系统传输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从6米提高到了3米,并实现了图像数据和GPS数据的复合传输,极大地方便了条带几何校正和镶嵌,大大提高了应急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在1998、1999和2000年的洪涝灾害监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监测总面积达32万平方公里。

  该系统具有全天候、实时传输、分辨率高、时空上灵活机动等特点,在我国洪涝灾害监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日本和美国先后按照此思路建立了机载SAR实时传输系统,马来西亚先是要求我国机载SAR为其监测洪水服务,后引进了我国机载SAR监测系统。

机载SAR实时传输系统示意图

  

  二、水土流失遥感调查

  为了用科学数据客观地反映全国水土流失状况,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工作。调查结果,直观的反映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西部大开发、国土整治、江河治理、水利和农林、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科学决策依据。目前遥感技术已成为土壤侵蚀调查的主要手段,并已在各级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得到了普及应用。

我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图

来源:摄影测量与遥感在中国    责编: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