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广播媒体动态
点击蓝色梦想
中广网    12月27日 16:5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改革发展纪实


    2000年,是新千年的元年,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面E化的元年。在这一年,中央电台在将无线电波撒向蔚蓝天空的同时,开辟了另一条蓝色的地平线——互联网。

    蓝色象征着希望,互联网加速了全球信息化的进程,也当之无愧地成为蓝色。

    中国广播网,诞生于新世纪之初,乘着时代的春风,也承载着有着六十年历史的中国广播人的蓝色的梦想,迈向信息网络时代,“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诞生篇:中国广播网的拓荒之旅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传播技术发展迅猛。不仅成为全球性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而且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新兴传媒。它的发展既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使中央电台新闻宣传工作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1998年8月13日,中央电台正式注册网络域名www.cnradio.com。2000年4月,中央电台网站正式运营。

    面对挑战,新闻工作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加快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改造,增强新闻宣传和信息传播能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新闻体系,是党的新闻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央电台领导感觉到使命在身,网站建设任务十分紧迫,也十分艰巨。

    挑战之下,唯有发愤图强,网站在建立之初便有着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全面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挑战,不断扩大中国广播空间的新阵地。

    2000年4月10日,中央电台网站内容开始每天3次滚动更新“每日要闻”的内容。

    5月,网络宣传处成立一个月,中央电台台长、网站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杨波听取了网站筹建的工作汇报,对网站未来发展提出明确意见:第一建好网站,第二带出队伍。

    2001年中央电台的工作报告将加快网站建设,列为2001年中央电台要完成的10件大事。

    中国广播网开始了拓荒之旅。

    经过初期的运行,网站发现存在问题:

    第一,主页单调,信息匮乏。

    第二,技术含量低,上网速度慢,没有构筑一个国家大台应有的数据库。

    第三,录入发送复杂,不易操作。

    第四,人力财力匮乏。

    “走出去,请进来”,为学习借鉴其他中央媒体网站的经验,2000年9月起,中央电台领导多次带队,先后到人民网和新华网等单位学习考察。经过多方调研考察,制定初期发展思路:在全台进行调查研究,将各中心资源进行网上整合。初步拟定网站最新界面、目录体系、链接网站、寻找台内外合作伙伴。

    竞争中的拓展使得中国广播网经历了一次次竞争的考验。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内,从最初维护只有几个简单页面的网站,发展到今天拥有19个主频道,78个子频道,806个栏目和专题,将中央电台9套节目上网,网上直播节目197小时、点播节目数据总量2TB,日均点击率超过1000万人次。

 

成长篇:能听的网络能看的广播


    互联网作为随着技术发展而诞生的新兴产业,经过了蓬勃涌现、大浪淘沙的过程。许多曾经活跃的网站早已出局,许多默默无闻的小网站却在迅速崛起。纵观2001年的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中央媒体网站中新华网、人民网实力雄厚,地方网站中千龙网、东方网如火如荼。强手如林的现状告诫着中国广播网人,其生存之路必然充满着艰辛,强者才能跻身于网络竞争之林,特色才是生存之道,中国广播网一定要在中国乃至世界创出有别于其他媒体的特色。

    中国广播网清醒、冷静地应对挑战,也在竞争中把握发展机遇,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强化自身软硬件建设。

    一、依托广播,延伸广播,与广播节目形成良性互动,“能听的网络、能看的广播”成为业界亮点

    网站全面整合电台资源,拓展广播覆盖率,通过网络平台,将中央电台节目延伸到全球范围。

    中国广播网依托中央电台,充分整合现有广播节目资源。相继推出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华夏之声等频率宣传主页,搭建广播网络互动技术平台。

    中国广播网重大宣传报道网站与电台一体作战,形成强势。在重大宣传报道方面,同时派出广播和网络记者。记者的报道广播播出,同时上网。网站预告、宣传、推广广播的重要专题节目同时推出专题网页。

    2003年10月10日到11月2日,中国广播网与华夏之声合作报道第十七届澳门国际音乐节,成功直播开幕式上演出的歌剧《魔笛》,并同步刊发开幕图文消息。12月30日推出华夏之声网络版,作为广播节目覆盖的有效延伸,在显著位置提供了华夏之声两套频率FM104.9和FM87.8的在线直播,面向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播的华夏之声通过互联网实现了面向全球的覆盖。

    在2003年4月的伊拉克战争期间,中国广播网与军事宣传中心合作,推出《海湾快评》、《专家论战》等有影响的军事评论,引起积极反响。

    2003年6月16日中央电台立足北京地区的都市之声正式推出,中国广播网对其实现全国网上覆盖。

    二、新闻立网,发挥优势,跻身中央重大新闻报道指定网站,成为中央电台新闻宣传生力军

    为对突发事件形成快速反应,中国广播网建立24小时新闻报道机制。

    2002年9月29日,第十四届亚运会在韩国釜山开幕,中国广播网在第一时间发出了亚运会开幕式及夺得首金的图片报道。

    2003年,河南、江西、湖南、山西、吉林、河北、安徽、陕西、山东、新疆、重庆等地突发事故、灾难,中国广播网第一时间报道,有效引导网上舆论,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网易、雅虎、千龙网等数家网站转载中国广播网新闻。

    2003年3月20日,北京时间10点36分(巴格达时间3月20日早晨5点36分),伊拉克战争爆发。中国广播网于北京时间10点38分发布伊拉克战争爆发消息,同时挂出FLASH画面“伊拉克战争爆发!”。网民反映中国广播网对伊拉克战争报道及时醒目,网站访问浏览量瞬间激增。战争爆发的半小时时间里,网站共发出了图文报道32篇。

    在激烈的媒体大战中,中国广播网抢发了大量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成为中央电台新闻格局的重要一翼。

    1.直播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提高新闻核心竞争力

    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峰会举行。网站设立“上海五国元首会晤”专题,配合广播报道此次峰会的全程,并对15日的签字仪式和会见中外记者的实况进行了现场直播。

    2002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中国。网站音频图文同步直播了江泽民主席和布什总统会见中外记者的全过程。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国广播网推出建党80周年专题站点——《党旗高高飘扬》,并与广播同步直播了中共中央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专题站点共记载文字300多万字,相关图片近300幅,音频节目约50多个小时。

    十六大和近年的“两会”宣传报道,中国广播网均被指定为重点新闻报道网站,配合中央电台广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十六大宣传报道中,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图标、动画、音频、超文本链接等多媒体手段,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地对十六大进行了全方位报道,体现了中国广播网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网站在重大新闻报道中的实力和作为。

    2.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遍布全国、畅通全球的网络信息网

    中国广播网依托广电总局分布在全球(中央电台分布国内的39个记者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分布世界各地的记者站)的记者网,积极整合全国311家地方电台新闻网络资源,实现全天动态新闻滚动播发机制,每天播发图片、文字、音频新闻稿3000多条。

    中国广播网同时将全国驻地记者发展为广播网络两栖型记者,在各地推广中国广播网,扩大了中国广播网的影响,遍布全国的网络记者为中国广播网每日及时发来鲜活的原创新闻,每年发稿量达80多万条。

    三、科技为先,打造平台,成为广播节目直播时间最长、点播量最大、广电原创新闻最多的多媒体服务网站

    提升综合竞争力,中国广播网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把网上音视频直播、点播业务作为整个网站技术平台建设的重点。
中国广播网追踪世界一流信息网络技术潮流,用先进的技术武装中国广播网网络平台,逐步形成多媒体互动网络技术体系。

    网站联合网络技术专家自主开发了一整套网上广播系统, 这套技术使中国广播网的音频流媒体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为了使中央电台的音频节目及时完整地发布到互联网上,中国广播网网络系统采用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DreamEditor5软件,配合先进的多媒体编码和网络传输技术,在音频节目的采集编码——分发——发布等各工作环节中实现自动化处理,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实现全天候的稳定运行。

    2003年9月,中国广播网和泉州人民广播电台、泉州电信联手对音乐之声“2002 Music IN 中国流行歌曲榜”颁奖晚会进行了网上音频、图文现场直播。这次直播因四个首次而载入中国广播网发展史册:

    中国流行歌曲榜首次网络独家直播;

    首次进行异地远距离直播;

    首次与地方电台合作进行直播;

    首次与电信合作进行直播。

    《2003广播发展论坛》,中国广播网对论坛进行了图文音频全程直播,网站采取宽带传输方式,直接将压缩的声音流传到服务器。

    中国广播网建立了一整套网络安全系统,保障了日常新闻信息发布、电子邮件、各项重大报道和网站其他应用平台的正常运行。

    网站把整个网络系统分成托管区和台内系统维护区,托管区采用双星型拓扑结构,核心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做双机冗余,保证在单台设备发生故障时不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维护区建立了安全可靠的访问传输机制,保证数据更新的完整,有效防止了有害信息的入侵。

    网站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高效、安全的网络信息发布系统,解放编辑的双手。

    2002年1月1日,中国广播网全面改版,利用TRS采编、检索、新闻在线等一整套网站信息平台系统,采用三层体系框架,使用中间件技术,设计了一个集成化管理、高效运行、自动化程度高、使用简便、扩展性好、安全稳定的系统。整个系统的软件系统支持包括Apache WebServer、Websphere中间件产品、TRS内容采编系统、TRS内容管理服务软件、TRS全文检索软件、ORACLE数据库软件。

    通过开发TRS系统,大大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新闻的采集、编辑和发布周期。

    中国广播网不断开发网络传播服务新功能,既服务广播又延伸广播,确保中央电台9套节目在网上实时安全优质播出,网上点播节目增至300多个,点播节目存储时间由过去一个月增至半年,出口带宽扩大10倍、达到100兆,网上音频节目播出质量达到专业领域领先水平,满足了全球听众网上收听中央电台所有节目的需求。

    到2004年,中国广播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网上广播节目直播时间最长、点播节目量最大、全国广电原创新闻发稿最多的多媒体服务网站。

 

改革篇:做强做大,铸造中国网上广播枢纽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是不断拓展和不断否定的过程。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中央新闻网站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中国广播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和使命,审时度势、重新定位、自我加压、不断创新。

    一、二次创业,着眼未来,从“内容为王”向“特色为王”转型过渡

    中国广播网每天1000万人次的点击率,不会是个静止的数字:技术、业务逐渐成熟的中国广播网面临着改革或者安于现状的抉择。改革,定有孕育的阵痛;不改革,将有衰亡的危险。

    经过艰苦创业,中国广播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搭建完成了与国家电台地位相匹配的互联网站。

    时值2003年4月,中国广播网人静心回首时,却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薄弱之处——特色和优势。他们认真反思三年走过的每一步,决定抛弃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进行第二次创业,打造中国最大的音频新闻网站。

    第一,认识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前景。短信和宽带业务发展十分迅猛,中国广播网应该把握机会;中国广播网已经做了很多,但是能做的、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因为市场在扩大发展,互联网视听和游戏的业务在发展,从短信入手,中国广播网有可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第二,注重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发展的规律表明,谁能够把握技术的制高点,谁便将成为竞争的胜利者,技术是网站内容、互动的根本保障,是网站发展的先遣队,中国广播网虽然目前出口带宽已经达到100M,完成了中央电台各套节目的上网,但技术的改造和革新仍是重要工作。

    第三,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网上音频广播是中国广播网的特色,在对音频节目的编排和制作上要积极探索适合互联网传播特点的方式和方法。一大批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是中国广播网尚未发掘的宝贵资源,在今后应大力包装推出。

    第四,加强台内外的合作与互动。中央电台节目是中国广播网丰富的资源,同时是宣传中国广播网最好的出口,今后应该加大和台内节目互动的力度,探讨更多的合作方式。

    第五,设身处地为网民做好服务。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强调“内容为王”归根到底是为了做到“服务为王”、“特色为王”。产品、市场与服务的未来发展需要强化某些特定条件:由于不同地域的用户,实际需求不同、消费心理不同、经济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即便是基于同一技术平台,实现同一最终目的,其产品市场与服务也可能大相径庭。

    二、求新求变,面向市场,为网民提供高质量的网上视听服务

    中国广播网5年5次改版,逐步开始朝面向网民、面向市场转变。

    第一次改版:诞生真正的新闻网站

    2000年4月10日,中央电台网络宣传处成立,网站开始运营,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网站进行首次改版,于5月30日正式推出新首页,开始成为真正的新闻网站。

    第二次改版:音频上网工程

    2000年8月1日,网站进行第二次改版,新版体现五大亮点:第一,强化国家电台的形象,主页设计更加精制,视觉效果更好;第二,突出中央电台的音频优势,在主页显著位置,增加了两个全新的专栏——“网上直播”和“在线点播”。第三,从互联网的特点出发精心选编、优化配置新闻,增加“新闻导读”栏目,把最新发生的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放在最“抢眼”的位置。第四、增加服务性内容,如可以动态实时查询的“股市信息”等。

    第三次改版:新闻生产力的革命

    2002年1月1日,网站第三次改版,推出中国广播网。这次改版是2000年网站运行以来的首次大规模的全面改版。主页的风格、颜色、栏目以及各频道、专栏等都焕然一新。拥有9个频道、300多个专栏以及8套广播直播节目和34个点播节目。这次改版从技术上增加了新闻自动发布系统,网站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改善,从单一的新闻发布功能升级到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大型多媒体网站。“中国广播网”的推出,标志着网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次改版:构建良好网络信息浏览平台

    2002年4月6日,中国广播网进行第四次改版,使首页在布局上和颜色的搭配上更加丰富、更加活泼,砍掉了重复设置和点击率较低的栏目,在首页上开辟了“精品栏目”、“特别推荐”、“频道精选”3个新的栏目,增加了首页的信息量和可读性。展现出大型网站的风格和架构。

    第五次改版:贴近网民的创造

    2003年2月18日,中国广播网完成第五次改版。新版进一步突出和强化了“中广在线”频道。首页突出位置以列表方式列出正在播出的中央电台8套节目的点击键,网友直接点击即可收听。点击中广在线频道的“在线点播”栏目图标,即可进入排列有270个栏目的音频广播节目库,网民在此轻点鼠标即可反复收听自己喜爱的任何节目。

    新版在增加新闻信息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新闻时效和突发新闻报道力度。不仅在首页新增滚动条新闻,而且加强了深度报道和舆论监督,首页新闻导读栏目中新辟“网上曝光台”专栏,刊发记者现场目击,集中反映社情民意。

    改版后的中国广播网更加注重服务功能,推出旅游频道、短信中心和搜索引擎功能。“中广调频”和“中广书院”频道新增音频节目令人耳目一新。

    三、多种语言,随点随听,中国的声音借助网络传遍全球媒体

    中国广播网以中文多媒体信息传播为主体,扩大网络带宽,网上直播和点播节目的增加不断地满足着海内外网民的收听需求,中央电台及所链接的各地广播电台实时节目传播半径扩大到全球范围。住在荷兰的涂炜钰小朋友发来电子邮件说:“我很喜欢中央电台的《小喇叭》节目,我在北京时天天收听《小喇叭》,到荷兰以后还能从中国广播网上收听,我很高兴。” 

    2003年10月1日,中国广播网启用新的技术平台首次实现中央电台对台湾广播闽南话、客家话等两种方言节目、华夏之声粤语节目和中央电台民族广播中心蒙、藏、维、哈、朝5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网上点播,使中国广播网上网语言增至10种。

    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名听众每天通过中国广播网在线点播收听中央电台音乐之声的节目,特地来信表示感谢。中国之声于2004年1月1日开播,加拿大新世纪电台直接通过中国广播网实时转播中国之声节目,目前,已有数十家海外华语电台要求通过中国广播网转播中央电台节目。

    四、《你好,台湾》,连接两岸,成为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宣传的重要平台

    中国广播网《你好,台湾》分网,是三大国家一级专业对台网站之一,特点是音频、动画和论坛。

    因播放软件版权问题,在台湾90%以上的网民使用微软自带播放格式听音频节目,网站为此特别制作了相应格式的点播节目。其中闽南及客家方言节目今年大量地为台湾及海内外网站链接。

    为适应台湾青少年网民特点, 2003年《你好,台湾》分网首推对台宣传FLASH《统一论坛》,目的在于开发具网络特点,并为台湾青少年网民所乐于接受的内容。截至2003年9月15日,网上有效评论3627篇,优良评价在90%以上。FLASH《统一论坛》浏览量5870000,本网浏览量1228000。这一作品3次在全国网络动漫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在国内50多家电视台和指定网站播出。网站还通过网路将此作品与20多家台湾地区网站做了链接。 

    《你好,台湾》BBS是2004年5月正式全天开放的,旨在沟通两岸网民,月点击率已达100万以上,上帖为月1.5万左右,台湾来帖占到35%。《你好,台湾》BBS以其新颖的形式、及时的反馈,受到两岸网民的欢迎。

    五、关注民生、贴近民心、反映民情,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广播网力求“三贴近”,关注民生、贴近民心,反映民情,帮助政府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发挥网上舆论导向作用。

    中国广播网将党和政府当前工作的重点作为宣传重点,通过正面引导,形成权威舆论、发挥了积极影响。国家经贸委、统战部、国务院对台湾事务办公室等部委通过中国广播网了解舆情民意,多次要求调阅中国广播网信息,称赞中国广播网的信息及时、权威。

    2002年6月14日,中国广播网播发了中央电台驻黑龙江站记者写的新闻特写《孩子呀,你千万要珍惜这个饭碗啊!》,内容是反映黑龙江省鹤岗市领导千方百计为了扩大再就业渠道的感人事迹。此文经中国广播网首发,又经许多地方报纸和网站转载,感染了不少地方的领导。深圳、上海市政府的有关领导从网上看到这篇特写后,深深为鹤岗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为百姓着想的工作作风所感动,在很短时间内,上海、深圳等地劳动局帮助鹤岗市解决了800人的就业问题。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帮助化解社会矛盾,“网上曝光台”栏目受到各地政府高度重视。

    2003年7月29日,南京北河口水厂发生电路意外事故,造成城区大面积停水,直到第二天下午供水才基本恢复。而有关部门披露信息不够及时、充分,更导致各界非议。南京市代市长8月2日就北河口水厂事故引发的全市大面积停水正式向市民道歉。中央电台驻江苏记者发来报道被各大媒体转载。

    2003年8月12日,中央电台驻贵州记者的报道《贵州一省政协委员遭闷棍抢劫无人援助 贵阳治安待整治》在中国广播网刊登后,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网、中新网及新浪网等网站在显著位置转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六、积极推动广播上网进程,不断提升网上广播宣传质量

    全国各地地方电台所办网站内容一般较少,只是对母体广播的一种宣传和推广,真正实现网上直播的节目不多。同时,在内容上以当地信息为主,对于其他地区听众缺乏吸引力,中国广播网发挥龙头作用,大力挖掘广电原创新闻信息资源,建设中国广播网原创新闻信息平台,既为全国各地方台提供网上信息发布平台,又为全国已上网的各级电台提供大量原创信息,丰富了各地电台网站的原创信息,带动了互联网上广播宣传质量的提升。

    目前,北京电台、上海东方电台、天津电台、重庆电台、广东电台、浙江电台、山东电台、湖南电台、佛山电台、宁波电台、辽宁电台、内蒙古电台、肇庆电台、青岛电台等都开通了网上直播或点播节目,积极将中国网上广播事业做强做大。

 

拓展篇:搭建全球华语广播网络


    2004年1月,第13次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经攀升至7950万,稳坐世界第二的位置。除了网民数量的继续增长外,在互联网增值服务、网络商务等网络应用方面都表现出了不错的发展势头,而网络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用户的大量增长都显示着中国互联网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互联网正经历着一个重要的调整时期,数量、质量、潜力都让人看到了良好的前景。

    一、开放办网,是中国广播网多元化拓展、飞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中国广播网注重对外交流,开放办网,影响力不断扩大。2003年 8月,应亚太广播联盟邀请,中国广播网派代表参加了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行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研讨会。9月,应亚洲媒体信息和交流中心和德国之声培训中心的邀请,派工程师代表中国广播媒体网站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题为《广播网站管理:在线新闻学》的专题学术研讨会。10月,亚广联和德国之声广播电台在马来西亚联合举办“2003年电台网站建设和内容管理培训”,中国广播网应邀代表中国广播媒体网站参加。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伴随竞争和合作的双赢模式成为网站生存的必须。中央电台网络新闻事业平台越做越大,得益于对内、对外、横向、纵向、跨领域的多方面的合作。

    中国广播网十分重视和中央级新闻媒体网站的合作。在网络宣传处成立之初就开始寻求与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网络、国际台网站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突发事件、大型报道中有效利用资源,节省了人力、物力,形成了宣传强势。

    二、面向未来,在媒体传播革命中,走多媒体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网络是蓝色的,因为它充满着希望和挑战。鼠标轻点,让互联网的耕耘者们欣喜,也催他们奋进。挥挥手,我们再次起航!中国广播网必将以理念为帆,改革为桨,踏上中央电台网络事业新的发展征程。

    传统媒体走与新兴媒体结合的道路是大势所趋。在更快、更新、更广的媒体传播形式不断产生、新闻出口越来越多元化的时期,网络媒体带来传播内容和工具上的融合,也使我们过去曾经无数次有过却无法实现的媒体一体化梦想成为可能。中国广播网为此也开始了一系列的尝试与改革。

    第一,全面整合广播、印刷媒体。广播、报纸等处在分离状态的传统媒体和它们的市场在网络时代走向一体,通过深入发掘传统媒体的共性,通过整合其内容,大大丰富了新闻源头。从中国广播网发布新闻来源统计,平均每日有2000条来自广播、报纸和其他网站。

    第二,积极打造网站多媒体平台。网站发挥网络多媒体的特点,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手机短信、BBS论坛等网络手段展开对重大事件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报道。

    2004年“两会”期间,网站运用自主开发的视频直播系统,利用自己采集的视频信号对新闻事件进行直播,直播总时长15小时。除人大开幕、温总理会见中外记者采用中央电视台信号之外,其他多场报道均自己直接采集发布,检验了技术,锻炼了队伍,达到了预期目的。

    第三,打造跨媒体的编辑、记者队伍。网络时代的编辑记者必须一专多能,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充足的信息资源去思考、策划、采访、写作。新的新闻采写技能要求编辑记者能够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地运用文字、图片和视听资料。网站要求:跨媒体记者编辑不仅需要掌握采访本、采访机、照相机、摄像机的使用方法,还需要学会运用互联网里的数据库,编辑软件,利用各种媒介资源为新闻的有效传播进行包装。

    三、不断创新,在网络化、数字化浪潮中与时俱进、勇立潮头

    第一,果断采用新技术平台,出口带宽扩大10倍。中国广播网从2003年8月开始启用新技术平台,在技术、安全、网络系统和管理方面等实现了质的飞跃。作为全国最大、最有影响的音频广播网站,中国广播网不断开发网络传播服务新功能,既服务广播又延伸广播,确保中央电台原有8套节目在网上实时安全优质播出。出口带宽扩大10倍,达到100兆,网上音频节目播出质量达到专业领域领先水平,满足了全球听众网上收听中央电台节目的需求。

    第二,启用CN顶级域名。互联网地址已经被誉为企业的网络品牌标识,并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CN域名作为由我国自行管理的国际顶级域名,优势更进一步凸现出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CN域名等中国网址资源价值拥有高度重视的已经不限于国内行业,越来越多的国际跨国公司已经全面参与了CN域名。CN顶级域名在2003年保持着“井喷”式的增长。

    中国广播网新技术平台于2003年8月开始运行,新域名www.cnr.cn同时投入使用,为中国网民带来更强大、更便捷的网络体验。

    第三,开办电子公告服务业务。电子公告服务的开通,对中国广播网的技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03年7月22日,经有关部门审定,同意中国广播网开展对外电子公告服务业务。

    电子公告服务的开通为拓展网站的BBS、聊天室等业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中央电台各套节目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互动功能增加与听众、网民的交流,进一步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段。

    在技术上采用视频直播,打破以往的图片加文字的互动模式,现场感和亲切感大大加强,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三位一体。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嘉宾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许多听众在网上听广播的同时,还能够看到自己过去看不到的人物,非常兴奋,在聊天当中建议多搞这样的直播。

    四、融众家之长,发挥信息总汇作用,打造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

    从2000年到2003年,中国广播网经过多次改版、进行多次技术改造升级,完成了第一次创业。进入2004年,在建设以中央电台网为中心、各省级台站网为依托,遍及全国、面向全球、多媒体传播、多语言的音频新闻网站的未来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广播网开始了新的征程,进行第二次创业——实现战略转轨,开拓新业务、开辟新阵地,增强自我发展、自我造血机能,为中国广播网的长远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集合全国广播电台力量,运作中国广播网。通过互利互惠,资源共享的办法,将全国各级广播电台的信息资源组织上网,发挥全国广播门户网站的龙头作用,是中国广播网未来发展方向。确立以中央电台驻地方记者站、地方台为基地的全国广播网络集群。中国广播网的定位是全国广播电台门户网站和网上信息总汇。

    第二,注重科技,提升互联网性能品质。专家对中国互联网未来的预测是:更快,下一代互联网将比现在的网络传输速度提高1000倍至10000倍;更大,下一代互联网将逐渐放弃IPV4,启用IPV6地址协议。这样,原来有限的IP地址将变得无限丰富,真正让数字化生活变成现实;更安全,目前困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大量隐患将在下一代互联网中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广播将保持与互联网最新技术的同步,随着更快、更大、更安全的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前进。

    第三,中国广播网将依托中央电台广播节目,打造未来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2004年10月27日,全球华语广播协作会议发表了《全球华语广播协作倡议》,正式开辟了全球华语广播节目、技术、人才的交流渠道。根据协作倡议将建立华语广播协作网,在跨台选题和采访合作、人员互派及培训等方面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世界华语广播的交流、合作。作为中央电台互联网站,中国广播网将充分把握这一与全球华语广播媒体协作的机会,努力增强传统空中广播的竞争力,创造出网络广播和空中广播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新千年元年开始的那个梦想,必将在蓝色的地平线上大放异彩。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洪涛      
会议议程 更多...
·12月15日:全天报到
·12月16日:2008广播发展论坛开幕式、主题演讲
·12月17日:全国广播电台台长座谈会 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会议
·12月18日:会议结束
·出席会议的国新办广电总局领导
·出席会议的中央台国际台有关领导
·出席会议的地方台有关领导
论坛回顾
    (中国)广播发展论坛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2003年开始创办的全球广播界年度性的国际论坛,旨在加强全球广播界的交流,促进全球广播的合作,推动中国广播与全球广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重要的、最具有影响力的...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简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其宗
相关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