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五年历程的中国之声,从奥运结束即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在对中国之声史敏总监的访谈中,得以掌握对这场涉及整个频率机构、流程、人员、节目制播、编排的全新改革所进行的条分缕析的解读。在此先卖个关子,将及时准确的新闻、深邃洞察的解读实实在在地融入频率全天的节目编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总监史敏将向我们讲述中国新闻广播第一品牌何以声声入耳的故事,百转千回一句话,2009年中国之声的收听更加值得期待。寻访中国之声:及时准确的新闻 深邃洞察的解读——中国之声总监史敏接受《收听研究》杂志专访实录
一、 中国之声发展简要回顾及收听浅析
记者:中国之声的前身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新闻综合频率,2004年1月1日以“中国之声”的呼号播出,您可以谈谈,这次改版是基于什么样的行业背景?
史: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最悠久的一套节目,历史可以上溯到延安时期,2004年中国之声改版的前提是频率专业化改革,当时把新闻中心、社教中心、文艺中心的部分节目合并为中国之声,定位为新闻综合频率,实行频率专业化管理。
中国之声总监史敏
记者:业界对于2004年中国之声改版有这样的时评,“新闻综合频率的推出, 标志着中国广播业的龙头老大正在实现从综合频率向专业频率结构性变革推进,体现了国家电台从行政主导体制向频率专业化经营体制转轨的渐进过程。”那么,这次改版后中国之声最显著的改变是什么?
史:中国之声成立之初,机构、人员、流程进行重组、资源配置更为合理、节目也进行了重新布局,频率风格定位更为统一。从节目上讲,不论现场直播、连线报道、音响音效等广播方方面面的手段都有所创新,并运用得更为娴熟;同时更为注重频率包装,建立了包括标识乐、知名主持人等品牌建设内容的中国之声品牌识别系统。这些年节目、广告品质、广告创收、品牌影响力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记者:您能具体谈谈,目前中国之声的全国的覆盖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史:最早传统广播的覆盖有中波、短波,特点是传输距离远,从中波和短波的概念上讲,中国之声在全国有几千个发射台,已经做到了无缝隙覆盖。近几年,发展了调频覆盖,所谓调频广播就是立体声广播,特点是传输距离近,音质好,抗干扰性强,需要逐个城市地建立调频发射机。近年来,国家财政投入了20多个亿,更换了县、县级以上广播调频发射机,目前全国已经有2000多个频率,其中大部分是调频频率。明年,中国之声的覆盖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调频覆盖。
记者:从中国之声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您认为中国之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史:中国之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两个位置很特殊,一个是肩负舆论引导、宣传报道任务,作为国家级电台的主频率,特别是新闻综合频率,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时事、重大的宣传报道、包括紧急突发事件的客观报道是中国之声需要全力承担的,党、政府、群众的声音都需要有所反映,中宣部的宣传任务也是主要依靠中国之声来落实;第二个特殊位置在于中国之声的广告创收,大概占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告创收的半壁江山。中国之声2007年广告经营的纯收入已经达到1亿1千5百万,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亿3千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