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马生林到北京参加“国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奖仪式”现场。
马生林在当地学校里给娃娃们市繁花儿
说到宁夏的花儿,很多生活在宁夏的人似乎觉得陌生,但说到《花儿与少年》,那轻快、明媚的曲调就会响彻在耳边。花儿是流传于西部地区的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表达思想情感的口头文学形式。宁夏地道的花儿叫山花儿,俗称干花儿、山曲子、野花儿。《诗经·豳风》、《汉魏南北朝乐府》中的《陇山歌》、《陇板歌》、《陇原歌》即其先声。 流传在宁夏六盘山地区的花儿更是别具特色。上世纪30年代,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改变了远赴欧洲的计划,留在中国,情定西部,就是缘于被宁夏六盘山的“山花儿”迷住,陶醉于这些优美的山间野曲,优美的“山花儿”引领他进入中国西部民歌的浩瀚海洋,成就了他一生的音乐梦想和艺术追求。 “男儿有愁唱一唱,女儿有愁哭一哭”。过去,在生产、生活中有了惆怅、烦恼,宁夏的回族群众爱用花儿在山间喊出来,这样心里就舒服了。海原县的马生林是“宁夏回族山花儿”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花儿歌手。在银川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上,记者见到了西部“花儿王”马生林,他以自己对花儿的理解和认识,让我们领略了山花儿的美和质朴到极致的绚烂。 花儿比命金贵 马生林今年67岁,是海原县海城镇下庙沟村人,因了父亲的影响和遗传,他从十二三岁起就已经能把花儿唱得高亢嘹亮了。这一唱竟然就是一辈子,且获奖无数,成为宁夏的花儿歌王。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唱花儿?马生林老人说:就是喜欢唱,用土话说,是觉得好听才爱唱。 记者了解到,因为唱花儿,他的家里一贫如洗,去年,他患了胃病,无钱医治,只好提前出院。宁夏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把他送到银川的大医院检查身体,一边帮助他治病,一边做抢救性录音、录像,建立了宝贵的录像档案资料。他住院期间,保护中心为他付了医药费,临回海原时,还为他带上够吃3个月的药。文化厅领导安排专项经费为他改造破旧的住房,还争取到了民政厅的支持,专门将他家作为特例列入农村改造危房计划,解决了马生林的生活窘况,他现在住上了政府为他盖的3间新房。他在很多场合用一句花儿唱词这样表达他从未后悔的心情:“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己);刀子拿上头割下,不死嘛就这个唱法”。 他说:“宁夏人唱的花儿叫干花儿,与青海、甘肃一带传唱的河潢花儿、洮岷花儿,是有区别的。我唱一首干花儿《出去了大门往树上看》,你们听一下。”这个在民间得奖无数的花儿歌王,清清嗓子,扬扬头,歌声薄发而出: “出去个大门, 我往树上看呀, 喜鹊儿盘窝呀(着哩), 我把我的大眼睛哈想着, 哎我把我的大呀身材们哈想着。 掀起个门帘往里边看呀, 我就轻轻地走呦, 白牡丹睡着呀(者哩), 我把大呀身材们(哟)想着……” 唱罢,房间里还回响着马生林那时而高亢清亮、时而委婉细腻的嗓音,粗犷中饱含深情,似乎又有一丝悲凉,真假声切换自如。有人形容他的歌声“像一碗酽苦的砖茶。高音抖涩着直走上去,哽住了,堵在人的心上,许久不能平息。”如马生林老人所说,花儿的唱调是固定的,但唱词不受约束,即景生情,即兴创作,见啥唱啥。马生林说,唱花儿,一般是4句唱词,必须加上衬词,如“啊”、“呀”、“嘿”,它们并没有实际意义,但没有了它们,唱出来的花儿就没有味道了。而这些衬词,也是歌者随便加的,“总之,花儿唱的时候是没有约束的,怎么舒服怎么唱。”马生林说。 即兴编词张口就来 花儿表现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爱情、自然景色、天文气候、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宣传党的政策、鞭挞社会丑恶现象等。在农村,有“家里有三辈人,花儿唱不成”的说法。因为很多花儿,表现的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内容,爷孙俩没法一起唱,老年人不适合在儿子、女儿面前唱。花儿的特色是叙事性强,即兴编词,张口就来。马生林的演唱,诠释了花儿的这一独特魅力。他说,祖上流传下来的花儿才是那么几句,自编自唱是花儿最大的特色。唱花儿不只要嗓子好,还能要有见啥唱啥的本事。 比如说到房子,可以这样唱:3间的瓦房没柱子,当中你担空着哩。你没有老子(的)我没有娘,咱两个谁疼惜着哩;比如你的手提包:尕妹的个兜兜我背上,你给阿哥空手手个走。娘老子把你咋生了,模样咋这么俊哩……最原始、最土的语言,可以拿来随便编,随便唱,花儿没有啥束缚。马生林说自己没有文化,但他编起词来,却张口即来,花儿歌王,真是名不虚传! 北大课堂里唱花儿 马生林是我区健在的原生态花儿演唱的歌手之一。他一生演唱了上百首花儿及民间小调。在演唱形式上,形成了宁夏山花儿的自身风格,唱出了与青海、甘肃花儿不同的味道。他演唱的花儿号子《牛佬佬调》、《黑猫儿卧在锅台上》融入了古兰经里的赞声,具有阿拉伯音乐风格,其中的颤音常让听者动容,唱得人“心间儿颤颤,眼泪儿汪汪”。 因为唱花儿,马生林曾3次去北京,在首都的舞台上演唱花儿。1981年,马生林和王明新、李凤莲等赴北京参加“花儿”演唱表演,赢得了“花儿王子”的美誉;几年前,他赴北京参加“宁夏文化周”巡回表演,走上了北大的课堂,为首都的学子讲述花儿的来历、唱法,并现场演唱了传统的宁夏花儿。此前,曾有人对宁夏花儿提出质疑,认为宁夏的花儿比起甘肃、青海的花儿,不够正规和地道,都是些“二转子花儿”。等到马生林几曲唱完后,观众变得鸦雀无声。待他在北大演过两场之后,观众真正叹服了,一对七八十岁的老人对他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这是地地道道的宁夏花儿! 今年3月,宁夏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把他从海原接出来去北京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颁证仪式,他得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 传承 马生林越唱名气越大,人称西北花儿王。他的脑海里似乎有数不尽的花儿。登门求教的人也越来越多。他几乎是来者不拒,只要想学花儿,他都倾囊相授。他教过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弟子有:马汉东、妥燕、罗建华等。 他说:“我一辈子唱花儿,也没唱出啥结果,我因为唱花儿,家里的事也没怎么管,是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成了花儿的国家级传承人,也成了名人了,又觉得很值得,这辈子没有白唱。” 海原县有个高台乡中学,校长请马生林去学校给学生教唱花儿,他很高兴地去了;很多花儿的爱好者到他家里求教,其中包括北京来的小张和小王,他很乐意地让她们在家里住了七八天,天天给她们唱花儿,说花儿;周末,在政府刚给他盖好的3间新房里,经常会来一些对花儿有兴趣的学生娃娃,来了他就给讲。他说:“别让花儿失传了,现在,这些花儿在我肚子里装着呢,如果传不下去,人人不知道,这样的宝贝丢在我手里,就可惜了。不管谁来跟我学,只要他是真心喜欢花儿,我就愿意给他讲。”他的话,如他所唱的花儿一样,散发出泥土一般的质朴与实在。(马伟/文) 链接 关于“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 7月19日—22日在银川举行了“第六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来自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近百名歌手齐聚银川,让更多的百姓参与、聆听、享受民歌(花儿)的艺术魅力。这项赛事最初举办于1998年,由自治区文化厅策划并发起创办 “中国西北花儿歌手邀请赛”活动,如今已成功举办了5届,成为西部地区文化界有影响的赛事。在这届歌会上,像马生林这样长期在民间传唱、传承西部民歌特别是“花儿”的老歌手,获得了“特别成就奖”。 关于马生林 马生林自幼在甘、宁一带学唱过400余首花儿小曲,海原的山花调子多由他传唱。他多次为影视片配唱,曾获自治区宣传部、文化厅、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 “宁夏第二届民间文学金凤凰奖”。在西北第一、二、三届民歌(花儿)比赛中曾获得一等奖和特别奖。2002年获得“首届宁夏(海原)‘花儿’文化艺术节花儿演唱会金奖”。 (图片由宁夏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