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畔,黄河岸边。2008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将迎来建区50周年大庆。
宁夏在我国五个自治区中虽然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却是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的回族人民最大的聚居区和自治地方。
在这块不算富饶的土地上,50年来回汉团结如一家,得到中央的高度评价。近两年,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多次考察指导宁夏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族和宗教工作等。大庆前夕,温家宝总理再次到宁夏考察。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当地人士都认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在宁夏和谐相处、共谋发展,见证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走向完善。
民族政策细化落实
回族学生马力只带着铺盖就来报到了,六盘山高中的许多东西都让他觉得新鲜:“教室又大又亮,操场上绿草茵茵。”
马力从宁夏南部山区的一所初中考到位于银川市的六盘山高中,享受了降低20分录取的政策倾斜。六盘山高中是宁夏自治区按照高标准建设的一所全日制高中,定向招收南部山区的初中毕业生免费入学,政府还为农村户口学生提供每年1000元标准的生活补助金。
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的一个创举。尽管财政不宽裕,自治区仍在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上投入巨资,还启动了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工程。目的明确,就是为了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
据自治区民委主任王俭介绍,截至目前,宁夏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回族在校生49.2万人,占全区在校生总数的36.75%,达到全区回族人口的自然比例。同时,全区回族考生的高考录取比例也已从10年前的22.62%提高到33%。
自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宁夏不断健全与之配套的法规体系,先后颁布实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殡葬管理暂行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等l4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决议。
“宁夏的民族团结状况是50年来最好的。”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说,通过一系列地方性民族区域政策法规的制定,民族自治权利更加具体化了,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的责任和意识增强了。这些年来,回汉两族之间从未发生过群体械斗,而是团结如一家人。
王正伟说,民族问题在世界上不少地方都是一个难题,中国能妥善解决这个难题,关键就在于坚持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宁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
细节处最见政策实效。清真食品是穆斯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吴忠市的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屠宰交易市场在西北五省区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生产工间里,完好遵守着伊斯兰教义习俗。公司董事长周学河告诉本刊记者,这里的牛羊屠宰完全由满拉或阿訇亲自宰杀、回族群众加工处理,穆斯林消费者都非常放心。
而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市场只是一些马路边的摊贩。二十多年来,通过政府投资、改制、扶持发展,“涝河桥”牌清真牛羊肉已成为中国清真肉类的知名品牌,甚至出口到阿联酋等中东伊斯兰国家。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作主,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是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根据相关政策,宁夏在公务员考试录用方面,采用调整分数线、设定专门职位等措施,确保少数民族干部比例。
同时,自治区坚持质量与数量并举,通过举办民族干部培训班、外派进修学习、到中央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异地交流等形式,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
何旭东是吴忠市主管农业的一名回族干部,近几年,他先后和几十名回族干部到沿海甚至国外考察学习。谈到这些学习经历,何旭东说:“收获太大了。沿海发达地区和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理念以及发展经济的方式、方法给了我很多灵感和启发,为我在民族地区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截至2007年底,宁夏全区机关的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24.7%,自治区政府主席以及回族聚居的地、市、县政府主要领导均由回族干部担任。
宗教大区安定和谐
宁夏是一个人口小区,但又是宗教工作大区。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本人是回族,他说,自治区成立以来,一方面真心诚意地尊重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宗教信仰自由,另一方面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位于黄土高原之上的同心县,是全国建制县中回族人口最多的县。同心清真大寺始建于元末明初,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多位中央领导人曾来此考察。漫漫黄土上,这座融合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砖木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巍然高耸,分外雄伟而典雅。
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回民自治政权,也是在同心清真大寺成立的。2007年,习近平在考察同心清真大寺时说,宁夏有这方面的光荣历史,这些年来,宁夏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全区民族宗教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
高志棱是在这个清真寺中学习伊斯兰法理学的15个“满拉”之一。满拉指在清真寺学经的学生。他是附近乡里的农家子弟,在同心清真大寺学习的食宿花销都由政府补贴,自己不需花一分钱。高志棱告诉记者,再过半年他就要学成了,之后很可能会在区里的某个清真寺当阿訇,“我们宁夏有3000多座清真寺,平均每个村里都有一座清真寺。”
几千座清真寺,并不都是圆穹顶,许多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此外,从门口充满宗教意味的汉字匾联,到用毛笔抄录的阿拉伯文古兰经,无不可以看出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在宁夏地区数百年的交融。
在与同心清真大寺齐名的纳家户清真寺,寺管委会主任纳珍告诉记者,近些年来,清真寺经过多次维修,政府给予了很大补贴。几十年前礼拜大殿地面铺的是棉褥和羊皮,现在换成大理石和瓷砖,再铺上纯羊毛的毛毯和地毯。每到穆斯林的礼拜时间,附近都会有乡民聚集到这座清真寺。
展现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历史渊源的最佳场所,莫过于银川市永宁县纳家户村中华回乡文化园。这里的中国回族博物馆,以4万多件文物和民俗标本、数千份文物古迹的资料,展示出中国回族的历史与特点。其中,一些实物和模型由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提供。馆长雷润泽告诉记者,博物馆建成之后,不仅宁夏区内,全国各地都有穆斯林赶来参观,甚至一些伊斯兰国家的使馆人员也慕名而来。
与国外穆斯林的民间交往得到鼓励。朝觐作为穆斯林的信仰组成部分,被充分尊重和支持。宁夏伊斯兰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黑富礼说,从1985年中国恢复组织自费朝觐团以来,宁夏赴麦加朝觐的穆斯林从1988年的l5人发展到2007年的l655人,累计共有8288人参加了朝觐。自2007年起,宁夏前往麦加朝觐的穆斯林更是结束从北京、兰州中转出境的历史,可以从银川乘包机直飞麦加。
黑富礼认为,赴麦加朝觐人员的增多,反映了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宽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赴麦加朝觐对信众来说不仅是一个宗教活动,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加强了信教群众之间的交流,减少了教派之间的矛盾。
以生态经济促民族团结
通往彭阳县白阳镇阳洼村、大沟湾的山路都很崎岖,却先后迎来过胡锦涛、温家宝等多位中央领导。这里的水土保持流域综合治理情况,牵连着中南海的关注。
2007年4月,胡锦涛在阳洼流域考察时说:“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已经显现了,我的心里有底了;彭阳虽小,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成效明显。实践证明,像这样扎实的工作和明显的效果,国家投点钱是十分值得的。”
2008年8月,温家宝走访大沟湾流域时说,要改变“苦瘠甲天下”的面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要一任接一任,一代接一代地干下去。
沿着中央领导的考察路线,记者从山顶望下去,绿色已经铺满了大多数山坡。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处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了地平、山绿、粮丰、路畅、人富的新农村景观。而在王正伟看来,这样的物质保障对于保持民族团结而言同样不可或缺。他对记者称,只有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速度,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才能为民族团结提供稳定的环境保障。
发展经济,首要的是发展生态经济。干旱少雨,沙漠肆虐,生态脆弱,正是宁夏不少地区群众面临的最大困难,生活在南部山区的回族群众对此体会尤深。正因为如此,宁夏先后建成了红寺堡、镇北堡、孙家滩、甘城子、月牙湖等一大批移民区,按照“人随水走,水随人流”的思路,将居住在偏远分散、生态失衡、干旱缺水地区的贫困人口有步骤地整村转移到近水、临路、靠城的地方。
在红寺堡红关村,74岁的回族老人马庭富坐在自家宽敞的院子里告诉记者,他10年前从同心县石碳沟乡搬迁至此,家里条件一年一个样。以前,因为吃水困难,交通不便,只能种着一点粮食靠天吃饭;如今,地里有了灌溉,种上了各种经济作物,儿子们也跑到邻近的县城带建筑队,家里日子越来越红火。
生态移民是改善特别贫瘠地区各民族群众生活的一条捷径,更多地区的群众则在政府的扶持下,顺应自然条件,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生态经济。中卫市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这里年均降雨量只有180多毫米,年均蒸发量却高达l900多毫米。在这块自然条件恶劣的土地上,回汉两族群众共同创造出独特的旱作农业模式:给沙土压上砂石,然后种上耐旱的枣树和西瓜,既可以减少蒸发量、保持墒情、减少扬沙,又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007年胡锦涛考察宁夏时,专门察看这种特别的种植方式,还仔细询问了硒砂瓜种植、产量、成本、利润等情况。目前,中卫市20个乡镇压砂地达100万亩,总销售收入逾4亿元。名声在外,硒砂瓜更被“特供”到北京奥运会。
(原文刊载于《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34期(8月25日)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