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拜寺沟西夏方塔》一书5日正式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它标志着“拜寺沟方塔西夏文书研究”这一国家社科基金“八五”规划项目最终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拜寺沟方塔是座落于宁夏贺兰山拜寺沟深处的一座西夏古塔,1990年11月被不法分子炸毁,沦为废墟;后于1991年8、9月间,在国家文物局批准下,经过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清理发掘,出土了一批珍贵的西夏文物,除了模制小泥佛、小泥塔、舍利子等文物外,最重要的发现是30多种的西夏文书。这次考古发现,是建国后出土西夏文献最多的一次。
《拜寺沟西夏方塔》一书分为《考古篇》和《研究篇》两部分。《考古篇》详述了这次考古的过程和发现,并记载了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比如证明了塔高实为13层而非原先普遍认为的11层;确定了方塔的兴建年代,使其成为现知唯一有明确纪年的西夏古塔和现存最早的西夏古塔;发现方塔西夏纸中含有棉花纤维,为西夏种植棉花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
《研究篇》以文书考释和研究为主,其中以对西夏文印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汉文印本《初轮功德十二偈》、写本《修持仪轨》和《吉祥上乐轮略文虚空本续》等藏传佛教密宗经典的研究最令人瞩目。尤其是《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一本,经过艰苦的考译工作,已查明其在西夏文献佛经中是海内外的孤本,是译自藏文的藏传佛教密宗经典,年代早于已发现的藏文大藏经印本。同时,经研究断定,《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一本是西夏、也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这一研究成果曾于1997年荣获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印刷行业最高奖“毕升”奖。《研究篇》所载的研究成果揭示乐西夏佛教与藏传佛教、西夏文化与土蕃文化的密切关系。(陈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