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风雨兼程。一个伟大的历史抉择,一段不朽的东方传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
总监制:王求
总策划:赵忠颖
监制:王晓晖、王宴青
策划:刘晓龙、杨志东、诸雄潮
统 筹:胡国华、孙树凤
本期节目监制:史敏
撰 稿:樊新征、王玲、高岩
解 说:贾际、郭静、姚科
录音合成:张健峰、黄少焕、张秋实
今天刊播第二十八集《防灾救灾,打造“中国速度”》
1998年8月1日,湖北嘉鱼簰洲湾。一个原本在中国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地名,却因为一场洪灾,和许许多多烈士的名字一起,永远地被镌刻在了1998年的抗洪纪念碑上。对于曾经在树上坚持了整整九个小时的女孩江珊来说,那是一场比恶梦还可怕的回忆:“洪水发生的时候当时我才六七岁,一切都被淹没了。幸好奶奶让我赶紧抓住一棵小树。”
1998年夏天,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两亿多人受灾, 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近三十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同沿江数百万干部群众一起日夜奋战,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参事闪淳昌:“98年的特大洪灾给我们带来的伤亡和损失是非常沉痛的。关键是我们大江大河的防灾减灾能力太弱,也反映出了我们各方面的联动机制、我们应急物资的准备也还是有不足的。”
在经历了百年不遇的洪灾之后,各地不仅开始对保护自然环境、守护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自省,而且开始了对于灾害应急处理的思考。不少部门都纷纷制定应急预案,我国应急机制体系进入萌芽阶段。
2002年末,广东发现非典型性肺炎病例。SARS以猝不及防的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扩散和蔓延。这对于刚刚执政不到一个月的新一届政府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在短暂的调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不仅对防治工作及时做出了部署,而且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将最新疫情和防治措施公开发布,并对相关政府官员实行了严厉的问责,显示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国际社会坦诚开放的态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更重要的是政府开始着手全面地不仅仅是在公共卫生领域,而且是覆盖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各类突发事件建立全面的应急管理体系。”
非典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在继续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03 年成为了我国应急机制建设的新起点。
200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2004年,国务院印发了各部门和各省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2005年,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四大类105个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各省市也完成了省级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我国应急体制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7年,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中国式应急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一案指的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国家、专项、部门、地方、企事业和重大活动等六大项;三制指的是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
2008年1月28日“我是记者黄少焕。由于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广州火车站聚集的返乡旅客达到了10万多人。”“我是中央台驻安徽记者张秋实。安徽省的金寨县现在最大积雪深度已经达到54厘米。”“我是中央台驻湖南记者傅蕾。在湖南益阳复兴变电站附近,电力工人正爬上30多米高的铁塔,拿着木棒一点一点的敲碎覆冰,以尽快恢复送电。”铁路受阻,公路不通,电网被压断,水管被冻裂,2008年,从春节前开始的一场罕见雪灾严重影响了南方群众的生活。我国过去五年围绕着“一案三制”为核心建立起的应急管理体系面临严峻的考验。
由于各地、各部门纷纷启动了紧急预案,及时发布各种预警信息,该做什么、找谁做都清晰明了,应急体系在快速应对、降低灾害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证明,应急体系建设不仅仅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更应是防患于未然的常态管理措施。几年来,水利部、农业部、地震局、气象局等全面加强了灾害预警系统建设,保证灾情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以多种形式及时提供给公众。
2008年5月14日,四川北川县,温家宝总理:“地震可以移动山,可以堵塞河流,但是动摇不了我们人民的意志。只要我们大家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害……”
黑色80秒,让汶川遭遇了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的一次自然灾害。面对如此罕见的灾难,中央政府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速度: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批示;总理几小时后便亲临现场指挥救灾;十万余人民子弟兵火速救援;全国各地专业救灾人员全力以赴,争分夺秒。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素不相识人们的真诚抚慰通过各种方式传送到灾区。民政部统计,汶川大地震后短短一天多,社会各界就已捐赠款物2.21亿元。救援队伍的调派,救灾物资的调拨,交通、通信、电力等生命线的紧急打通,受灾群众的救治转移,整个抗震救灾工作得以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国家灾害应急体系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事实证明,一张覆盖社会各个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网络已经开始发挥强大的功能。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参事闪淳昌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些年来我们在处置突发事件当中,一直是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的,这就体现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
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30年改革开放所积累的物质财富让我们这个国家有了应对天灾人祸的有力基础,而在一次次应对灾难的过程中,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撑下建立、完善起来的应急体系,也将让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相关报道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一):伟大转折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永远的旗帜—经济特区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三):《希望土地》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四):《国企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五):《民营激流》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六):《财税之变》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七):《金融舞步》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八):《科技之光》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九):《百年树人》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繁荣文化》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一):《艺术魅力》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二):《医疗卫生》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三):《居有其屋》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四):《社会保障》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五):《积极就业》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六):《基础设施》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七):《环境保护》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八):《区域协调》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十九):《民族共荣》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十):《港澳欢歌》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十一):《海峡两岸》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十二):《融入世界》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十三):《祥云飞天》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十四):《太空壮歌》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东方》(二十五):《大国外交》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 《潮涌东方》(二十六): 《强军方略》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 《潮涌东方》(二十七): 《法律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