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国深化改革仍从农村改革出发
中国深化改革仍从农村改革出发
中广网    2008年10月10日 15:32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于9日起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已经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本次会议将在粮食问题、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多方面有所突破。

  此次全会之所以值得人们期待,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今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了改革开放,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而这场改革,正发轫于农村的联产承包制。

  此后,从农村到城市,从大包干到国企股份制改造,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步步推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为中国进一步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和制度基础。因此,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定为农村的改革发展,既是对过去改革的呼应,也是农村改革的再出发。

  应该看到,本次全会是在国际经济环境风云动荡、国内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以及经济遭遇很大困难的形势下召开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它必然对已全面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而国内经济经过30 年的高速增长,如今也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题。面对经济波动、投资下滑、外需下降以及内需仍未提振等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和社会如何发展,宏观调控如何调整,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其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以及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而从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突破口之一仍在农村。农村改革仍是中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仍是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也是中国从容应对国际经济波动的基础。

  以内需为例,扩大内需是中国今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因为内需不足,长期以来,我们不得不把经济增长的基点放在政府投资尤其是出口上,这既透支了中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也使得经济发展受制于外部环境。

  今年以来,外需的锐减就对中国的出口、中小企业、就业,乃至股市和通胀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内需不足又主要是占人口多数的农民收入较低,消费能力不足所致。所以,要解决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内需问题,必须首先提高农民的收入,使他们有能力消费。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城乡差距却是越拉越大。

  目前,农村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二是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增收难度明显偏大,农民相对贫困在加速;三是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要解决上述问题,农村的二次改革就必须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产品市场、投入品和要素市场,建立农民增收机制,以及开通城乡、打破二元结构等方面下工夫。

  其中,改革的突破口又在于土地、户口和金融,特别是土地制度改革至为关键。正如有学者曾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的,现有的土地制度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土地可以对价取得贷款,农村土地就不行,这使得农民的土地、房屋等财产不能交易,不能形成资产,从而农民也就无法扩大再生产,只能维持小农经济模式。

  解决的办法,是须在稳定土地承包的基础上,使农民获得可以自己支配、处置的资产和房产,农民才有参加市场经济竞争的资本和立足之地,也才能把多余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显然,耕地的集中和流转,是中国农业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进行集约经营的前提条件。

  同时,还必须废除城乡二元体制,真正做到农民和市民同工同酬,享受同等权利。只有这样,城乡收入差距方能得以缩小,农民收入提高了,扩大内需也才有保障。

  “三农”问题牵涉到中国的发展大局。不提高占全国人口2/3的农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教育科技水平及参政议政能力,就根本谈不上国家的现代化、民主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也是解决其他影响中国长远发展问题的前提。

  当然,中国的深化改革不仅仅包括农村的改革发展,它还有更丰富的内容,有着深层次意义上的攻坚任务。包括行政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等命题,都是需要重点解决的对象。

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责编:夏恩博      
策划 更多...
标题:高考30余年:历史在那一刻转弯
内容摘要:30多年了,高考与改革时代的浩荡潮流竞相呼应
图片报道 更多...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
建设中的“亚洲第一站”——北京南站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