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南京11月9日消息(记者杨守华 通讯员黄昕 杜骅)11月6日晚间,位于江苏省东台沿海潮上带的光亚产业园区内喜气洋洋、笑语阵阵,从海上采蚕返岸的数百名蚕农紧紧围着刚从西欧考察归来的共产党员、总经理朱世明,静心聆听着他的“拓展国际市场,增加蚕农收入”的即席演讲。
改革开放之前,东台沿海既是著名的渔港,又是出名的“发展洼地”。处于生产一线的党员和群众“日出赶小海,日落入茅舍”,一担海鲜换不回一家人的口粮。
在改革开放30年间的如歌岁月里,东台沿海1332名生产一线党员率先解放思想、解决观念、解除障碍,自觉担当起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历史重任,书写着党员先进性与贴近性的新篇章。广大渔民群众从心底赞叹:“今日东台沿海人居环境生态化、家庭住宅别墅化、交通便捷立体化、接港出行摩托化、一日三餐营养化和文化生活多样化,千余党员功不可没”。
东台沿海百里海岸带最北端的“海角渔村”蹲门村何志华、顾世云、夏存勇、陈德香、陈德官等18名党员船老大,在满怀深情帮助那些望洋盼富、听涛思变的渔农户脱贫致富中创造了“海上党员带富首席责任制”模式,先后在一年一度的春季捕捞白仔鳗、夏季捕捞红海蛰和秋季近海小取中帮助60多户经济薄弱的家庭走上富裕之路。原先家境不好的曹文林, 2006年在拦潮大堤内侧盖起了占地面积200多个平方米的小别墅,现有存款80多万元,他逢人常讲“跟着党员船老大赶海是种缘分和福份”。
党群牵手奔市场,四时海鲜走四方。东台沿海的党员们充分发挥耳目多,信息广的优势,众手架设渔场与市场的“绿色通道”。“隔窗听涛声,开门见海景”的海滨渔村是闻名全国的泥螺养捕专业村。全村114户渔民家庭从1995年春季开始,实施三万七千亩泥螺精养工程,年采捕上市鲜泥螺250吨左右。为了搞好一年一度的泥螺外销,共产党员、村支书叶明连续10多年近百次南下全国最大的浙江宁波泥螺市场、了解需求信息,掌握市场价格,组织货源输入,仅此一项,就为全村每户渔民家庭年增收15000元至20000元,再加之其它近海作业收入,渔民家庭稳定增幅位居沿海众多渔村之首,渔民们的生活质量今非昔比,这与过去因穷没有桌、凳,而把盛米的笆斗翻过来,底朝上当饭桌使用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改革开放30年间,东台沿海一串串春天的故事来源于基层党员们对百姓群众的鱼水情怀和牵挂奉献。该市百里海岸带最南端的“天涯渔村”新港村的5名党员干部在村党总支书记花云的组织带领下,改革开放30年间,从末间断过为出海渔民到数十公里外的渔船渔政管理部门办理航海证、捕捞证、船员证等各类证件10000多件;为海上作业渔船及时提供鱼货价格、网具改革、气象变化等信息4000多条;组织航海技能培训3000多人次,使该村赶海渔船不误渔时,安全作业,丰产丰收,成为东部沿海海水捕捞“第一村”。全村272户人家,年户平纯收入14万元,年人平纯收入超万元,260多户人家住上了造型别致的楼房,一代又一代赶海人追求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坐轿车”的梦想变成了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海疆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