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 申玉彪
30年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从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7年的11.3%,下降了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47.9%上升为48.6%,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3.9上升为40.1%,上升16.2个百分点。现代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
30年来,我国农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
农产品品质结构大为改善,据农业部初步统计,2007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优质率分别达到72.3%、61.6%、47.1%和70.3%。农业生产更加注重生态产品的开发。到2007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17万个,带动农户9511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8.4%。
30年来,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2007年,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仅占6.1%,工业总产值占29.5%;集体企业数量占3.9%,工业总产值占2.5%。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741.5万户,私营企业551.3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0.8倍和39.1倍。
30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30年来,我国城市数量持续增长,城市体系和功能不断完善。2007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7年的44.94%,提高了27.02个百分点,年平均提高0.9个百分点。乡村人口所占比重由82.08%下降到55.1%。
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7年的38.1%,乡村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76.3%下降到2007年的61.9%。
城乡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国家支持“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由1978年的150.6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172.97亿元,增长20多倍,其中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由1978年的76.9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04.28亿元,增长5.6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