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0月9日消息 如果要给30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史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也依然会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民生巨变:从温饱堪虞到总体小康
“30年前中国和现在的真正差距,其实要比目前所能观察到的更大。尽管这个发展历程一般有很多硬数据来衡量,但是如果以人类的标准看,其间的变化甚至更加惊人。”美国《新闻周刊》刊发的署名文章这样说。文章作者1979年初成为美国杂志首批驻北京的记者,“从那以后,我亲眼目睹了这场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快、最深远的变化。”
其实,就是用“硬数据”来衡量,其间的变化也足以惊人。1978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其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多万。
从食难果腹到总体小康,巨大的历史飞跃在每一处村庄、每一座城市都能得到有力印证。“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当年全村20户人家吃了上顿愁下顿,30年后的今天,全村112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第一个改革开放特区——深圳,从昔日的小渔村“变身”为现代化大都市。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变迁中也能得到生动诠释。1979年,陕西贫困地区的农家女郑粉莉参加高考,她的400多名同学中,只有10多人上了大学。“而现在,高等院校入学率已超过20%,中国教育发展得多快啊”,已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的郑粉莉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每个中国人都从改革开放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成长的烦恼:蛋糕“做大”之后的“分割”难题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93年9月16日的一次谈话内容。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成长的烦恼。改革开放后,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些滞后,这被公认为“成长的烦恼”之一。十七大报告在总结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时强调指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曾按照科学严谨的社会抽样调查方法,进行了一次“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全国抽样调查”。此次调查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0个县(市、区)。在调查的17个社会问题中,排在第一至第三位的社会问题依次为“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养老保障问题”与“教育收费问题”、“住房价格过高”等其他“民生问题”也位居前列。
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为例。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约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居民健康状况差距扩大;医疗费用上升过快,从1980年到200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了59倍,居民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1%上升到52%,公立医院次均门急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分别增长78倍和115倍,大大高于同期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
改革开放做大了民生“蛋糕”,但如何“切割蛋糕”?解决好这一问题,既关系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关系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局。
发展新理念:以人为本带来民生新蓝图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一系列重大发展理论突破带来改革开放的新趋势、新成果。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着“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民生新蓝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速破解一系列民生难题。
——住有所居。各级政府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廉租住房建设、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监察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随后不久,《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开始实施。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为68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
——学有所教。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人人上得起学、上得好学的目标正在逐步得到实现。
——劳有所得。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2002年到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2%。2007年又有新突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2.2%和9.5%。
——病有所医。去年下半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在全国79个城市启动,截至去年底,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068万。今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将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基本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国家还将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
——老有所养。全国城市低保对象人数已连续五年稳定在2200多万人,各级财政投入从2000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24亿元。2007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中央财政预算安排30亿元用于支持财政困难地区开展农村低保。从今年1月1日起,全国42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再次上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