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 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近年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主旋律”。然而,当这一刚刚迈开的战略步伐与国内国际多重寒流不期而遇时,困惑和质疑也接踵而至。何去何从?不管是对企业、行业组织还是政府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艰难选择。
等死还是找死?
对于陷入困境的东莞市常平镇胜达制衣玩具厂董事长周志明来说,虽然也早知道“狼要来了”,但还是没料到会来得这么早。
“去年以来,企业已在吃力地消化降低出口退税率、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等因素所带来的压力,没想到今年金融风暴又快速登陆,订单大幅减少,我们已明显招架不住了。”他说,“虽然政府鼓励,但现在让我们搞产业转型升级就像是让一个危重病人转移,可能走到半路就死了。”
合俊集团下属两家在东莞的玩具厂倒闭更坚定了中小企业主们的上述看法。这两家代工名企的轰然倒下,不仅让7000多工人失业,更使200多名供货商至少2亿元货款打了水漂。
东莞市玩具协会秘书长陈祥佑介绍,为转变单一的委托加工模式,合俊从投入研发到设立品牌、从上市融资到扩大规模、从搬迁易地建厂到跨行业投资采矿业,几乎尝试了每一条产业升级道路,但最终还是因为投资失败,现金流断裂,反而提前出局。
今年以来,许多企业为实现转型升级,外迁到东南亚国家或内移到内地的许多企业,但都面临着投入成本太高、产业链不完善、营商环境不成熟、运作成本上升等难题,大多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升级 需要条件
当然也有转型升级成功的例子,华宝鞋业预计今年实际出口数量会超过1400万双,可望与上年持平。与此同时,利润预计还比去年上升20%左右。公司董事长张华荣认为:“这得益于企业在外部环境最好和快速成长时推进转型,有力提升了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从2001年开始,企业开始进行产品转型升级,由单纯的成品鞋加工制造,全面转型为集研发、贸易、皮革制造、鞋材制造、鞋机配套、成品加工、物流配送等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同时,企业还主动投资赣州、进军越南、北上项城(河南)、布点江门,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使企业掌握更大的市场话语权。张华荣说,结构调整的前三年,效果并不明显,投入还很大,但是,从2005年以后,成本优势开始显现,利润率比以前增加3%-5%。
从这个范例中不难看出,成功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较长的投入适应期,在时点的选择上尤其重要。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谌新民表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提了这么多年,但很多企业从未真正重视,只顾眼前赚钱,没有长远打算,所以当寒冬来临时伤得很重。
政策 重在导向
面对“严冬”,东莞市委、市政府近期的态度是,坚定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也更加注重政策对企业的导向和保护作用。近期已公布将安排10亿元财政资金作为“东莞市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当地加工贸易企业就地转型升级,培养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力量。
具体做法包括:加强与港台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建立辅导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平台;鼓励开拓内销市场;外资企业依法在国内销售产品,按企业上年度在市税务部门新增缴纳的销售环节增值税收给予10%的奖励,每个企业每年最高奖励100万元;积极推动“三来一补”企业转型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外商投资企业。
此外,还积极鼓励和帮扶外资企业设立独立法人研发机构或在企业内部增设研发机构,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东莞设立总部,一经确认,可申请政府资助100-5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