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探索与实践,它已经融入了昆山人的血脉之中。
翻开2007年的日历——
1月,《昆山市科技创新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一批“三自”创新鼓励政策相继出台并施行。
2月,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号召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而努力奋斗。
3月,组织申报2007年度的“六个一批”项目。
4月,昆山市科技创新推介会在西安举行。
5月,全市新增两家风投公司,总注册资金达3亿元。
6月,昆山市科技创新推介会在沈阳成功举办。
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以来,我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一股科技创新热潮。
十大载体争奇斗艳,科技项目百花齐放
难忘时刻:2006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昆视察。他在听取昆山情况汇报后指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激发了昆山全体干部群众的创新热情。在随后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张国华着重指出,我们要立足昆山开放型经济特色和产业基础,走出一条扩大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之路。
围绕自主创新,我市规划建设了高新区、科教园区、清华科技园等十大科技载体,全力打造昆山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经济结构优化的先行区和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为昆山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半年来,各园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步伐,形成了争奇斗艳的良好格局。今年春节刚过,市长管爱国就率队赴上海浦东软件园召开浦东软件园昆山分园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签署《关于对软件企业联合招商的协议》,并就具体建设事宜进行磋商。作为特色产业基地之一的模具产业基地,招商势头良好,目前已经进驻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模具企业500余家。
鼓励政策闪亮登场,创新体系日臻完善
难忘时刻:2006年9月5日,省委书记李源潮在《经济日报》上发表的理论文章中指出,我们要下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气,着手解决科技创新企业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环境氛围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并将其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和紧迫任务……
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创新保障体系,是我市推动“三自”创新的重要努力方向。今年以来,《昆山市科技创新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昆山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昆山市涉外专利申请资助暂行办法》以及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为全市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注入了活力。
融资难是制约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5月,对我市广大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月份:昆山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风投公司——江苏昆山高特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江苏昆山爱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的融资体系,优化了企业的科技创新环境。
政策保障、金融服务,让广大企业感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科技企业“凯宫机械”的董事长苏善珍感慨地说,政府激励政策催人奋进,能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基本上都圆满兑现了,企业要积极响应,利用好这些政策,集中精力开展创新,让“昆山制造”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六个一批”紧锣密鼓,产学研合作前赴后继
难忘时刻:2006年4月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梁保华来昆调研企业自主创新情况。站在“华恒焊接”联合清华大学、德国REIS研制的“机器人柔性焊接生产线”前,梁保华指出,企业只有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下,我市在构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加速成果转化以及实施“六个一批”专项计划,培育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自主创新亮点上实现了突破。
4月9日,2007年“六个一批”专项计划180个项目正式出炉,包括优选核心技术项目22个、重点技改项目30个、孵化科技创业项目33个、自有专利企业25家、自主品牌培育企业50家、做大做强品牌企业20家。
在科技创新中,“好孩子”是“昆山制造”的成功范例。好孩子总裁宋郑还坦言,童车之所以能占据美国40%的市场份额、15%的欧洲市场份额、今年前5个月外销7.33亿元,根本原因在于“好孩子”拥有2700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保持着平均每天推出一个新设计的创新活力。
但是,“企业不可能缺什么研发设备就买什么,也买不起,借用外力开展产学研联合,是昆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现实路径。”华恒公司董事长徐绪炯的话道出了企业创新的心得。
4月和6月,我市先后在西安和沈阳举办科技创新推介会,并再赴清华大学,逐一落实产学研合作项目。在两次推介会上,共有2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以及西北化工研究院昆山分院、西电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签约。通过这些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昆山企业的科技创新层次和效率。
开发当自主,创新图自强。目前我市官、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格局基本形成,今后要永葆蓬勃向上的朝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开拓进取的勇气,鼓起自主创新的风帆,进一步依托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注:《昆山日报》2007年7月2日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