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市十四届四次人代会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列为一号议案。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到目前发展得怎样?前不久,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专题调研,在第二十七次主任会议上,通过一组组翔实的数据,肯定了政府部门所做的工作。同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政府部门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一开始就把加强调查研究与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和履行职责能力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全市大局,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研分析,不断增强人大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2005年,常委会对全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4大类18项指标完成情况及时组织调研,通过对全市2400户家庭问卷调查,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全市人民对小康社会的认同程度,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推进“两个率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2006年,常委会扩大调查范围,为市委、市政府继续做好“补缺、补短、补软”工作提供了翔实数据。
针对自身工作重点,常委会改变工作方式,变会后调研为会前调研,提高了议事决策水平。在调研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中,常委会在听取有关部门工作汇报的基础上,专门召开了开发区、各镇、部分执法单位分管领导和派出所所长三个层次的座谈会,并专程赴深圳、东莞、萧山考察学习,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摸清我市城镇贫困人群的生活状况,常委会先后召开了5次座谈会,深入市民家庭,分析存在问题,探寻解决办法。在加强就业和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社会保障专项调研中,常委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建议政府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5年来,常委会先后开展了税源流失情况、前进菜场周边地块改造、残联工作、农用地保护、粮食市场运行、旅游资源整合等25项专题调研,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在调研工作中,常委会既认真听取部门工作汇报、座谈分析问题,又组织力量深入一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报告形成后,主任办公会议还集体讨论研究,反复修改完善,力求使调研报告客观反映情况,所提意见和建议符合昆山发展大局、符合广大群众利益、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注:《昆山日报》2007年11月14日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