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国外贸出口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遂川县的外贸出口却逆势上扬,全线飘红。今年1至10月份,该县已实现外贸出口1729万美元,同比增长96%,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焦点新闻 当前位置>>焦点新闻
[调研报告]井冈山精神激励老区人民再创辉煌
   

  井冈山精神激励老区人民再创辉煌

  ——江西省吉安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赴江西省吉安市调研组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吉安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变化日新月异。2002年以后,实现了3年工业增加值翻一番、4年财政收入翻一番、5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

  吉安是江西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具有标志性,对于老区脱贫致富具有示范性。促使吉安迅速崛起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

  一、以推进工业化为战略核心,带动城市化和现代化

  吉安以解放思想推动观念转变,以推进工业化为战略核心,实现发展的新跨越。一是突破唯农业的思维定式,从就农业发展农业的思路中解放出来,变农业主导为工业主导。首先从农业社会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适应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趋势,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找出路,以大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农业产业化。

  二是从工业化的误区中解放出来,把加快推进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走出以农业规模化代替工业化的误区,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确立“工业立市”战略,快速做大工业经济,提升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

  三是从工业与农业对立的认识中解放出来,通过工业化提升农业现代化。把工业化理念、市场化运作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着力以工业带动农业,通过提高工业化程度,增强支农的力度,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

  二、办好工业园区,承接沿海地区和外资产业转移

  一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产业相对集中发展,形成“块状经济”。吉安市利用城郊荒山、荒坡、荒地,有序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既节约了耕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又降低了入区企业的用地成本。2001-2007年,全市13个工业园区完成土地开发建设面积5.1万亩,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8.6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97.6亿元,入园企业达到174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507家,安置就业3.26万人。

  二是完善园区功能定位,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体现特色、集成配套”的思路,明确市县(区)各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形成分工合理、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吉州园区于2006年跻身全省首批生态工业园区行列,新干园区于2006年被认定为全省盐化工产业基地,吉水园区于2006年被认定为全省绿色食品特色工业园。

  三是建立“百里工业走廊”,发挥园区联动效应,营造发展高地,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吉水县至泰和县的百里经济带上,规划建设“吉泰工业走廊”,以优化产业布局为重点,坚持产业有规划、项目有选择,通过主攻大项目、抓好大投入、建设大基地、搭建大平台,形成招商引资的优势、产业集聚的优势、带动增长的优势。

  四是发挥园区优势,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着力招商引资、招大引强。以承接市外、省外、境外、国外产业转移为重点,主动“对接长珠闽、联通港澳台、融入全球化”,先后成立深圳、广州、厦门、杭州4个招商局,加大招商对接和产业转移承接的力度。同时,还在工业园区内,设深圳产业园、深圳中兴科技产业园、吉水标准件产业园、泰和温岭工业园,实现了从引进项目到引进园区的重大跨越。仅2007年,全市新引进的投资规模超亿元的项目有60多个,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有5个。招商引资蔚然成风,高潮迭起,在吉安工业园区曾出现60多个项目同时开工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在东部沿海涌起的大开放、大发展热潮,今天在吉安得以重现。

  三、鼓励全民创业,对回乡创业给予和外资同样的政策

  吉安市约有70多万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随着近年来吉安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热潮。据统计,目前吉安市回乡创业人员近5万人,发展个体工商户2万多户,创办或领办民营企业近2400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8%;注册资金57亿元,占全市企业注册资金的45%;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8家、千万元以上企业52家。回乡创业直接吸收从业人员约90万人,带动城乡居民人均增收70元,实现了“回乡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

  吉安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支持回乡创业。一是出台一整套支持性政策。2005年吉安市就出台了《关于实施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将回乡人员纳入全民创业的范畴。同时,各县市区也在税费减免、资金信贷、土地安排、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给予回乡者创办的企业或带领外地企业和人员回乡办厂或兴办企业的,与外商同等对待、同样待遇。二是为回乡创业提供平台。在工业园区建立专门吸引回乡创业的创业园区,精心构筑回乡创业的平台。三是提供全方位服务。对回乡创业者实行一站式、全程式、跟踪式服务,配套“马上办”、“直通车”和“经济110”机制,实现对回归企业一切手续从优、从快、从简,做到服务程序“链条化”、服务方式“人性化”,积极构筑为回乡创业者竭诚服务的“绿色通道”。四是实施小额贷款信用担保政策,支持创业活动普遍展开。自2002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小额贷款4.5亿元,其中2007年发放2.3亿元,通过小额贷款扶持个人创业8839人,带动就业人数近3万人。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绿色、特色产业基地

  一是拓宽农业发展思路。明确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乡村企业为骨干,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种养加系列经营,农工商全面发展”的发展思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42.3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20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36.7亿元增加到16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1%。

  二是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坚持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建龙头,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46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78家。其中,有10家龙头企业,1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164个特色产业村被列入2007年全省“十百千”工程。

  三是引进大企业带动农产品深加工。以大开放促进农业经济大发展,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吸引深加工企业投资吉安。先后有湖南三可公司、上海熙可国际控股公司、青原区现代农业(江西)有限公司、江西盛兆农畜实业有限公司等落户吉安,有力地推进了吉安农产品深加工增值。

  四是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优势。制定《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财政扶持、工商登记简化手续、税收优惠、金融信贷优先、农业加强指导等具体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措施。目前,全市已经发展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00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6个,有效提供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五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实施“百村示范、千村试点”工程,全市农村新通自来水4.4万户,新建水冲卫生厕所3.9万户,改造房屋1.1万户,133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广播电视通播率达100%。到2007年底,沼气用户达2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4%;新建225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惠及12.1万户、49.88万人。

  六是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农村税费及配套改革成效显著,水利管理体制、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五、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吉安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提升了旅游资源价值,推动旅游产业迅猛发展。1995-2007年,来吉安市旅游的人次由38.7万人次增加到919.4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14亿元增加到49.6亿元;旅游创汇由53.2万美元增加到1620万美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26.5万人。

  吉安市所辖的井冈山市通过解放思想,确立了旅游兴市战略,致力于“五个突破”,使旅游经济迈上新台阶。一是全力实施旅游文化系统工程,在文化表现力和旅游吸引力上有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感染力。二是实施景区美化工程,在品质提升和旅游形象国际化上有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三是全力实施“产品多元化”工程,在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上有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四是全力实施资源优化工程,在旅游营销市场化上取得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竞争力。五是全力实施管理标准化工程,在旅游管理水平上有新突破,增强红色旅游的带动力。2007年,井冈山共接待游客3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亿元,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的50%、旅游业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员的50%。

  吉安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长期蓄积的发展能量迸发出无限的活力,推动着吉安的崛起。黄洋界上改革号角已经吹响,井冈山下老区人民将再创新的辉煌。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夏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