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新浦东掠影  |  浦东概况
浦东掠影
浦东陆家嘴夜景
上海试运营世界最高酒店
将建成的首座双层斜拉桥
政策先行 当前位置>>政策先行
上海:“免费乘车一周年”的敬老探索
   

上海市南京东路地铁站内,一位老人正使用敬老卡进站。(张春海 摄)

    中广网北京10月10日消息 “这项举措的积极意义,我认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重阳节当天,上海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对记者说。

    去年重阳节,上海宣布实行70岁以上老人非高峰时段可免费乘车(磁浮线、机场线、旅游线除外)的优惠举措。一年来,这一敬老举措日益完善:供免费出行使用的“敬老服务专用卡”送卡上门,公交可刷卡,地铁也推出了“敬老卡专用闸机通道”……

    “实施一年来,它所引发的争议同样让人出乎意料。”孙鹏镖同时很有感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妨就从这广受欢迎并关注不断的“免费乘车”说起。

    【记者亲历

    车票免了,座位有吗

    线路:123路区间车祥德路站—南京东路外滩站

    昨天上午10点,祥德路站,车一停稳,前门打开的瞬间,近十个乘客立刻围了上来。一位白发老伯动作较慢,虽然其余乘客都已上车,但司机俞师傅仍将车停在原处等着。“谢谢侬!”老人微微喘着气,拉着扶手上车刷卡。俞师傅轻轻回了句:“不要紧!”等老人走到中门老年人专座坐稳后才发动车子。

    车到溧阳路站,座位已占满,还稀稀朗朗站了七八个人。车子在站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伯面前停下。他一边颤巍巍地上车,一边抖索着手在裤袋里找“敬老服务专用卡”。此时他身后站了好几人,都没催促,静静地等他找卡。

    老人掏出卡后,摸索着将卡靠近POS机,没有反应,他把卡往下移了移,机器发出语音提示“老人卡”,这时他已在车门站了约一分钟,身后乘客仍然静静等待。

    当老人走进车厢,俞师傅又叫了声:“谁给老人家让个座!”一位中年男子站起,老人坐下,之后车才开动。

    线路:轨交三号线镇坪路站—虹桥路站

    7日上午10点,记者随家住光复西路的74岁金阿婆一起,来到镇坪路轻轨站。进出口的3个闸机中,均有1个敬老卡专用通道,墙上也贴着引导标志。金阿婆熟稔地拿出白色敬老卡,在专用通道闸机上一刷,闸机上红色指示灯亮了两下,发出“嘟嘟”两声,她顺利通过。

    站务员吉先生告诉记者,去年重阳节刚实行非高峰时段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时,老年人是凭有效证件乘车,一有老年人进站,站务员就要打开老人专用通道的门。今年8月1日开始可刷敬老卡,方便了很多。电脑的设置也比较人性化,按规定工作日高峰时段7:00—9:00和17:00—19:00老人无法刷卡,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实际将时间设置在7:15—8:45和17:15—18:45。但包括金阿婆在内的好几位老人都表示理解规定,尽量在人少时出门,这样更安全。

    一位白发老大爷在女儿陪同下走到站务员面前,“重阳节出来走走,但还没领卡,只带了身份证和社保卡,能不能帮帮忙?”站务员查看证件后,打开了老年人专用通道的门,“考虑到新卡刚发行,我们将8月1日到10月31日设为过渡期。”

    记者陪同金阿婆上了轻轨。镇坪路到虹桥路的5站内,没有人主动让座。“有时候有人让,有时候就像这样了。”金阿婆显然有些失望。有几个乘客眼睛看着窗外,还有几个正低头摆弄着手机。

  线路:轨交六号线临沂新村站—世纪大道站,换乘二号线至南京东路站

    “从哪儿进去呢?”7日上午10点,78岁的何阿婆绕着地铁站内数个闸机进口,边转边嘀咕。阿婆身旁,紧紧牵着她手的,是56岁的女儿毛淑珍。两人转了整整一圈,终于注意到了贴有紫红色底白色大字的“敬老卡专用闸机通道”。

    何阿婆说,因为是重阳节,女儿特意从浦西换了两部公交车,到临沂七村接她出门去世纪公园“白相白相”。

    “真的不要钞票吗?换二号线时也不要钞票吗?”一路上,何阿婆将这个问题向女儿反复问了3遍。

    何阿婆对记者说,她有五六年没坐过地铁了,即使家门口通了六号线也从来没乘过。“一个原因就是以前没这张白卡,我怕进地铁后还要跟卖票的讲,讲不清楚。现在居委会发了这张卡,刷刷就好了,不收钞票,女儿再带我走一趟,以后我要想自己去世纪公园白相也便当了。”

    在南京东路站,记者还遇到73岁的袁老伯。他固定每周一都要从家里出来乘地铁到步行街走走。“因为今天(星期二)过节,所以这个礼拜就特意改在了今天出门,来感受过节的气氛。”一上车即有人让座,袁老伯说这个节过得挺舒心。

  【施行一年

  还有多少难点尚待突破

    也是重阳节。去年此时,这一关爱老年人的政策一出台,几乎人人叫好。但一个明显的争议是,虽说政府承诺对于老人免费乘车的费用给予补贴,但出行量实在难以统计。处在承包机制中的公交司售人员难免有点“心理不平衡”,“天天一笔糊涂账,啥人都会想不通。”当时地铁营运公司甚至派专人在站台上数人头。至于有多少老人乘坐无人售票的公交车,更难说得清了。

    今年8月1日开始,这一问题解决了。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发放了实名制社会保障卡(敬老服务专用卡)。符合条件的老人只需刷卡,便可以免费乘车。该卡具有乘车记录功能,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可查阅老年人乘车时间及次数。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举措更方便老人乘车,也使得政府对公交部门的财政补贴有的放矢。”记者也从公交公司了解到,POS机上敬老卡的刷卡次数会单独列出,然后根据人次补贴,计入司机的运营金额。此外,通过敬老卡刷卡的数据,还能够计算线路的客流量,对交通客运管理也有帮助。

    不过,仍有些问题值得注意。如有人冒用敬老卡怎么办?敬老服务卡的正面虽然印有照片和出生年月,但乘地铁和公交时,一般只是刷一下便可以通过。对此,轨道交通站务人员说,这种情况确实挺难防,但我们会站在进口处认真监督。一旦发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会让冒用者补票。

    再如,老人安全如何更有保障?免费乘车的举措出台后,客流低谷时段,公交车上的老年人明显增多了。车厢变得拥挤后,就对公交服务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无人售票的公交车上,有些老人坐不到座位,他们挤在乘客中晃动,一旦抓不住把手摔跤怎么办?为此有人建议为老年乘客购买意外伤害险,对老人是份保障,同时也可减轻公交企业负担。

    在最近这些日子里,记者也听到了一些老人的心愿。79岁的薛老伯重阳节当天自己背了一个大相机乘地铁去东方明珠。他希望对70岁以上老人的免费景点能越来越多。另一位家住静安寺附近的袁老伯则建议,不以运营金额为公交司售人员的考核指标,只以行程公里数、乘客投诉率等考核,并对乘车人次多的司售人员给予较小金额的补贴,这样公交服务态度可能会更加改善……

    【专家观点

    惠民措施应“以人为本”

    在孙鹏镖眼里,免费乘车看似平常,却是一项最具普惠性、可持续性最强、影响最大的敬老爱老举措。他认为,免费乘车的意义,不仅是一点经济上的补贴。“鼓励老年人出行本身就很有意义。举措虽小,却是种有利于老年人融入社会的人文关怀。”

    九九重阳,源于汉代,本就是个登高畅游的日子。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光明。“九九”又与“久久”同音,有长久平安的意思。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这个温馨的传统节日于是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在这一天,老人们或出游或赏菊,陶冶情操,锻炼体魄,都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免费乘车推行一年来,有些人喜欢用‘一日游’之类的字眼来讽刺老年人,我很不赞成。”孙鹏镖参与过几次免费乘车的讨论,深感这项举措出台不易。他说,不少反对者认为,交通这么紧张老人不应出门,但在家庭日趋小型化、老人难与子孙同堂的今天,在上海这个日益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外出活动的次数显著增加,这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对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也很有益。在他看来,去年重阳节措施的出台多少有些仓促,对司售人员补贴等细节还有待落实,因此导致了一段时期的纷纷议论。“现在满意度越来越高了。接下来,希望适用人群和时间范围还能再适当放宽。比如学习一些旅游城市,对本市老人以及外地老人一律免费,对打造城市名片很有益处;再比如取消高峰时段限制,因为去医院挂号等有些事往往需在早高峰时段完成。”

    举一反三,免费乘车所引发的思索不仅如此。2005年,市政府把落实140万70岁以上老人就医便利和公园、部分文化场馆门票优惠政策列为当年实事项目,包括医院就诊时优先挂号、就医、住院,进入上海动物园、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大观园等部分公园和部分文化场馆可享受门票优惠,进入其它各类公园则享受免票。“这些都是好事,好事要办好需要换位思考,要更加认真听取政策直接针对的那部分人群的意见。惠民措施的制定不能‘以管理为本’,而应该真正‘以人为本’。”孙鹏镖说。

来源:新华网    责编:秦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