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公交变迁装满我的记忆
公交变迁装满我的记忆
中广网    2008年10月09日 20:46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车顶有着两条长长的“大辫子”,而在它的上方便是纵横交错的电线网,它们近似“完美”的配合,使得车辆可以逍遥地穿行于街头巷尾……

  虽然“大辫子”电车如今变成了尘封的回忆。但是当我们再次用密钥开启记忆中的大门,却突然惊喜地看到,沈城公交的变迁,伴随着我们慢慢成长,每一次经历、每一次变化都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每天一定要仔细对线路上的公交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当记者看到夏阳时,他正在布置车队的工作。作为一名线路队长,他知道公交车性能完好对于安全营运是多么的重要。夏阳今年38岁,谈及沈城公交的变化,他迫不及待地拉开话匣子。“8岁坐公交,23岁开公交,31岁管公交……”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30年前的公交究竟啥样,早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而对于痴迷于公交的夏阳,沈阳公交的每一次变化,都封存在他丰富的记忆中。

  8岁的记忆:

  乘车挤得像咸菜缸

  1978年时,夏阳年仅8岁。据他回忆,当时拖着两条大辫的无轨电车,是沈阳交通出行的主要载体。家住铁西的夏阳,每天都是乘坐从劳动公园到大东门的10路电车上下学。只要看到空中的电网舞动,就知道车要来了。当时的电车都可以称得上“巨无霸”,车长都有15米左右。公交车有前中后三个车门,车内配有一名驾驶员和两名乘务员。那时的公交线路还是分段售票,最便宜的票价才5分钱。

  虽然公交车的体形庞大,但当时运力却非常不足,难以满足乘客的需求。“挤!”这是当时电车留给夏阳的童年记忆。 “每天6时30分就从家出门,就害怕乘不上公交车。早晚时车内都挤得像咸菜缸,动弹不得,往往从头至尾都得保持一个姿势。经常看到有小孩被挤得哇哇直哭。我中午带的饭盒,有好多次都被挤洒了,而菜汤蹭到身上可是经常的事。”虽然乘车很辛苦,但是想起这些往事时,夏阳的嘴角带着微笑。
来源:人民网      责编:赵净      
策划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
建设中的“亚洲第一站”——北京南站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