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改革开放30年上海交通的变化 |
改革开放30年上海交通的变化 |
|
中广网 2008年10月09日 21:05 |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
有句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无庸置疑如今上海交通的发展对上海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化的进展,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基础性作用。随着交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空间也随之不断地向外扩展,城市规模不断向外扩张。此外,交通的发展,还改变着百姓的生活,以及生活方式。在过去,人们有了钱,大多数都会消费在吃穿上。而现在,交通的发达使得人们的消费结构悄然地从原来的吃穿,转为住和行。特别是“行”,由于交通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这就是个很好的说明。
常言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上海的交通设施会更加完善,交通建设会更加合理,交通网络会更加发达。那么,过去30年前上海的交通到底是怎么样的?当时交通面貌又是怎样的一副图画?我们父辈对于30年前上海的交通和出行评价如何?对于如今上海的交通现状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和评价?为了更清楚地解答这些疑问,于是此时此刻我和父亲间的一段访谈开始了。
我:一个城市的发达、繁荣往往和这个城市的交通发达度成正比,爸爸我想知道在改革开放初,在上海经济还没有快速发展期来的30年前,上海的交通是怎样一个形态?
爸爸:这要说的可多了。
我:爸爸,您就详细地说说30年前上海的道路建设和当时的交通出行工具吧。
爸爸:说起30年前的上海马路和现在相比真是“面目全非”。你可能不知道:过去人们走的都是泥路、黄土路,根本没有像如今这样的水泥路、沥青路和高速公路。
我:到了下雨天,泥路和黄土路不是很难走?
爸爸:是啊,相当难走,碰上下雨天气,雨鞋上能积上好几寸泥巴。和如今的水泥路、沥青路不同,泥路很滑,走路时要时时当心,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我:我听奶奶说改革开放后不久因为政府要征用农民土地,所以您得到分配而正式进厂工作的,对吗?
爸爸:没错。我记得我开始进厂工作是在1980,改革开放后的第二年,之前我一直在田里的生产大队当出纳。
我:以前我们家老宅离你后来的上班工作地点——上海市高桥石油化工厂远吗?
爸爸:乘车的话有十几站的路程。
我:那么,当时您是怎么去上班的?在80年代那个时候您每天去上班方便吗?
爸爸:当时家里没有自行车,我记得我要步行二十多分钟走到现在的浦东大道,在浦东大道上乘81路去上班。那个时候上海的车辆很少,只有为数不多的几路公交车。
我:过去上海公交车线路不多,那么人们如若出门需要乘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怎么办?
爸爸:其实说实话,早些时候由于上海的交通并不发达,人们出行也并不主要靠乘车,出门走个一两站路是常有的事。
我:走一两站路?30年前拥有自行车的家庭是不是很少?
爸爸:是啊,一辆自行车要将近200元,在80年代初的时候我刚进厂做学徒工,工资并不高,那时我至少要辛辛苦苦攒大半年的工资才买得起一辆自行车。
我:然而现在却大不一样,如今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人们在上下班和郊游时都经常用它。近几年来,电动自行车也逐步多了起来,它节约能源,噪音低,无污染,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
爸爸:是啊,时代真是不同了,如今几乎家家都有自行车、摩托车普及率高,甚至有私家车。
我:众所周知,车是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但是现在它已经转换了自己的角色,银色的奔驰,金色的宝马,雪白的丰田,黑色的林肯,这些让人类感到自豪与骄傲的轿车,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尊贵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试想一下开着这么名贵的车在平原上驰骋,在立交桥上盘旋,在高架上奔驰,在林荫道上兜风,这多威风啊!
爸爸:上海的交通工具、交通条件、交通设施真是昔非今比,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更何况是三十年。我们这一辈包括我们父辈们年轻时真是生不逢时。
我:爸爸听您刚才说话的语气,您似乎对过去上海的交通很是抱怨。对了,我很想知道过去有没有什么交通工具给您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例如说轮船或者火车甚至是飞机?
爸爸: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交通工具还是火车,那个时候的火车在我眼里已经是快得不得了了,当然了,和现在的飞机不可同日而语,对于过去的人们来说,坐飞机可算是黄梁美梦了。
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乘飞机走南闯北、旅游、出差、公干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据报道:飞机还是现有的发生失事率最低的一种交通工具呢。
爸爸:不只是飞机,如今我们周围日常的交通工具也是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汽车、轮船,地铁,磁悬浮,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我:您说的很对,但是说到“汽车”,爸爸,您有没有感到虽然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陆地交通在某种程度上好像反而倒退了。如今到哪去首先想到的是堵不堵车,然后才是坐什么去。自己开车油钱不说,光从时间上算,也比坐公交车强不了多少。
爸爸:这是因为以前车太少,现在车太多。其实如果让我回忆一下过去,那么我就不会再对现在的交通状况有任何的抱怨了。
我:那要得看哪一方面,速度是加快了,舒适性也提高了,但就是越来越远,越来越堵了。
爸爸:这倒也是实事。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我觉得最幸福的人就是那些夫妇两人都在自己居住地附近上班,孩子的学校也离家很近,一家人都步行或者骑车外出。如果家里有辆车,主要是外出购物或者旅行使用。那些每天要驾车往返几十多公里甚至是100多公里去工作的人们是最辛苦的,他们倒是提前体会到了美国后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
我:没错,如今在上海每天身受交通之苦的人不计其数,对很多人来说,如果哪一天较平日以更短的时间顺利上下班、上下学,那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就以我为例吧,每星期从学校来回家里都要花6、7个小时,我想坐车从上海处境去杭州一个来回也不过这点时间吧。
爸爸:其实也没有你想得那么悲观,你也别夸大烦恼,现在上海的轨道交通越来越发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交通压力,这些你应该了解得比我更多啊。
我:话虽如此,可你也知道我要乘轨道交通去学校就得6号线换4号线再换3号线,最后再换9号线接着短驳到松江,这样折腾,我感觉也不是很方便......,哦,对了爸爸,你知不知道上海第一条地铁是什么时候开通的?
爸爸:我记得是在1995年。
我:地铁一号线全线开通试运营,实现了上海地铁建设零的突破。算算至今上海的轨道交通包括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六号、八号、九号线等多条地铁和2003年运营的磁浮列车。我真希望上海能跟莫斯科学学,多一些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哪都能到。
爸爸:无论怎么抱怨如今的交通状况,有一点我们还是必须承认的,与过去相比,上海交通事业的发展让我们可以触及的范围扩大了很多。各种交通工具的不断改进使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出行,同时也不断扩大着人们的活动范围。
我:可是现在上海发展带来的交通问题,今后要怎么解决呢?比如拥堵、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
爸爸:我曾经在报纸上读到过一篇有关中国大中型城市交通问题调查研究的报道,现阶段,从我国的大中城市来看,最好的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还应该是依靠发展公共交通。而且,像上海这样人口很密集的城市,公共交通业也必须发展到超级的程度才行。
我:其实广大车主们的交通意识能够提高,这也很重要。就拿法国来说吧,人家那边的街道没有我们的宽,车比我们还要多,但是拥堵的状况很少发生,大家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车。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爸爸:还有一点,我想说:现在的交通设施太依赖稀缺能源。好像很久以前我就从电视上的科普节目中看到过太阳能汽车,不知道为什么过了这么久还不见量产。我想,与氢动力相比,太阳能应该成为更终极的交通能量来源。不仅环保,而且简直没有成本。
我:没错,其实好莱坞的那些大导演们已经为我们勾画出了未来理想交通的模式和形态,爸爸,你知道《第五元素》和《我,机器人》这两部片子吗?
爸爸:不太了解,你说给我听听。
& 我:有道理!爸爸,今天和您的谈话真是让我获益不浅啊,我不但了解了您对上海过去30年来交通面貌、交通条件以及人们过去出行的状况,而且也谈了不少您对于如今上海交通现状的看法和评价,帮我填补了不少我自身缺乏的知识空白,谢谢爸爸。
|
|
来源:人民网 责编:赵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