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乌鲁木齐11月28日消息(记者胡志坚 通讯员邵丹琪 )服装是一种记忆,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记录,是无形中展现于人身的历史画卷,亦是时代变迁最灵敏的风向标。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这大概是改革开放前人们穿着的真实写照。由于物质生活贫乏和意识形态的固守,那时人们的穿着不仅款式单一,而且布料单一。那时还是小女孩的我,最大的梦想是有一件花衣裳,过年最开心的事是穿新衣裳,梦中想拥有的是满柜属于自己的衣服。但在30年前,一家几口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进入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物质还比较贫乏,食肉、吃油等都要凭票,连豆制品也不例外,穿衣更是按人头供应布票,那时人们的衣着穿戴以艰苦朴素为荣,其实是物质供应紧张。
日前因乡下的老屋即将拆迁,我回家帮忙,无意中打开了已尘封多年的历史。当我打开一只陈年红色樟木箱时,岁月的气息便在空气中蔓延开来。伴随着一代人走过风风雨雨的衣服安静地躺在箱内,恍若时光静谧的沉淀。我的目光停留在一件奇怪的“衣服”上,没有袖子和衣身,只是单纯而挺括的衣领,干净而不张扬。
“这是什么?”我问老爸,“真象电影中警察的贴身枪套。”
老爸停下手中的活,看了看那“衣服”,正色道:“假领子。”
“假领子?这明明是真领子,短衬衫嘛!”
老爸接过假领子,轻轻展开,漾开微笑:“假领子其实就是真领子,它有前襟后片,也有扣子扣眼,但是只保留了衬衣的上半部,所以又不算是一件真正的衣服。”
“好端端的衣服为啥裁掉下半截,派啥用场?”我满头雾水。
我的提问,似乎让老爸回到了那个以蓝、灰、黑渲染服装色调的年代:“假领子也叫节约领,它只取了衬衣的领子,袖子和衣身都省去了。七十年代,假领子在台州非常流行,不逊于现在的领带。”
在老爸的回忆中,我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面对贫乏的物质条件,精明的人们用极少量的零头布,做成省钱又美观的衣领,穿在里面,俨然一件足以乱真的漂亮衬衫。漂亮的花领头,尽展风采与魅力。那时不论男女,“节约领”成了他们必备的“服装”,成了世上独一无二、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替代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布料已不再限量供应,“节约领”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就在当谁都以为“节约领”已经随着时代的脚步走远的时候,它突然又回来了,而且回到了年轻的白领中间。节约领价钱便宜、清洗方便,省钱节水的特点很符合环保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在一些不是一定要外穿衬衫的场合,给节约领提供了一个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那些常常出差以及应酬的白领,觉得节约领可以作一次性衬衫,放在行李箱里不吃力,每天扔一只也不心疼,成本比在酒店里洗衣服便宜“木佬佬”,所以常常一买就是十个八个的。如今在上海及北京等大城市的商店,往往出现“一领难求”的场面,我在淘宝网上搜了一下“节约领”,竟然发现了100多条商品信息,而且价格不高。据了解,节约领的面料已经从最大路的的确良增加到开司米、高支棉,开司米的节约领对肩周炎、颈椎病患者有所帮助。节约领的领形经过开发逐渐多样,而增加的节约领时尚元素,更是吸引了许多低龄顾客。
近日我也通过淘宝网将“节约领”重新请进了衣橱。
假领子从风靡到渐渐消失和重新回归,记录了一个个我们曾经历的时代。今天,当我们重拾回忆,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服装,这一社会文化的产物,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透过假领子的变迁,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30年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