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从老百姓住房变化看国家的发展
从老百姓住房变化看国家的发展
中广网    2008年10月09日 20:49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新中国建立到现在五十六年的时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住的房子是越来越宽了,质量越来越好了,装修越来越漂亮了。不必去查阅正式公布的平均住房面积资料,只要观察和回顾一下自己或周围人们的住房状况,就可一目了然。

  记得自己小时候,由于工作需要,父母分别在两座县城工作,住在单位简陋的宿舍里。宿舍很小,也就是可以铺上一张床后还剩下一小块地方,自己不做饭,在单位食堂就餐。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父母调到了同一座县城工作,在父亲的单位分到了一间没有厨房的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套间,全家人就挤在这么一间房子里。房间里除了紧凑地摆着几张床外,没有什么家具,换洗衣服是用几个纸箱装着,吃饭桌是用拆开的包装箱木板钉成的。天气好时,可以在房子外面做饭,遇到天阴下雨下雪,只好把生好火的炉子提进屋内,在家里做饭,炒菜时,房子里不透风,房间里充满了油烟。到了我上中学时,家里实在太挤,还好中学生可以住校,我就搬到了学校学生宿舍去住。后来子女们长大到外地去工作了,家里才显得宽一点了,但如果大家假期回来,家里住不下,父母亲就要提前做准备,借假期回家的同事的房子让子女们回来时住。一家人在这间房子里一住就是十几年。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时一般都要准备一套属于自己的新房,象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真是太羡慕他们了。自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结婚的,当时,单位住房很紧张,即使是双职工结婚也分不到房,只好跟同宿舍的人商量,然后去找房管部门,请他们协调才调出了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单身宿舍。现在新房的卧室不少都要铺木地板,而我们当时的“新房”地面到处坑坑凹凹,找不到一处平坦的地方。既然成了家,总要烧火做饭,单身宿舍改造的平房,不可能有厨房,只好自己想办法,找来了木料边皮、油毛毡,请了几个朋友,在“新房”外搭了一间可以遮风避雨的简易厨房,比起父辈,住房虽然还是小,但搭建了简易厨房,烧上了带烟囱的炉子,刮风下雨也不影响做饭了,还是进了一步。后来逐渐添置了几件在当时还算时髦的家具,还买了一台小彩电。自己的孩子就是在这间房子里从婴儿成长为一名小学生的。

  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工作调动,我们来到了后所煤矿,住进了带卫生间、厨房的单元房,一下子由住平房到住套房,上升了一个大台阶。用今天的眼光看房子面积是小了一些,但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了。在这之前的几十年,洗澡都是进大澡堂,住进套房后,在家里就可以洗澡了,当时的幸福感是用一、二句话说不完的。记得当时外出学习在火车上与邻座的乘客谈起自己的住房有洗澡设施,这位邻座非常惊奇,想不到在煤矿还有这么好的住房。

  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以前总认为自己这一辈子是无产阶级,房改后拥有了房产,变成了“有产”阶级,在住房问题上,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房改后,我矿职工住房条件普遍得到改善。

  为了进一步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并使退休职工由矿山进入城市,安享晚年,矿上又在曲靖买地,职工集资建房,几百套新房拔地而起,我矿职工住房条件又一次改善,不少职工拥有了两套住房,平时住在矿上上班,周末或假期可以到曲靖度假。矿山,顾名思义,总是与城市有一段距离,现在不同了,职工在城市有了住房,矿山与城市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随着煤炭行业经济效益提升,一些职工又瞄上了居住环境更优美的住宅小区,准备向这些小区移动了。

  我矿住房条件的改善,只是全国人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现在不论你走到哪座城市,到处是一片片新的住宅小区;农村不少家庭盖起了新房,一些新房外观装璜漂亮,一点不亚于城市的房子。在自己周围,亲戚朋友、同学家庭居住条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一切变化,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当然,由于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原因,一部分人的居住条件还不理想,但是笔者相信,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全国人民的住房条件都会得到逐步改善.
来源:人民网      责编:赵净      
策划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
建设中的“亚洲第一站”——北京南站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开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