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0月7日消息 举办奥运之后,主办城市甚至国家的经济会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或者说,相对于筹办奥运过程中形成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市场需求的刺激,奥运后会不会产生周期性甚至长期的经济疲软?由于近12届奥运会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过这种情况,人们对北京奥运之后的经济走势和前景更为关注。
北京经济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
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29年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9.8%,尤其是2003年以来的5年时间,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10.6%。从今年开始,增长速度出现了周期性的回落迹向,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11.9%降至10.3%左右,同今年全球预计经济增长率平均下降速度大体相当。同时受国际国内经济因素的影响,预计2009-2011年,增长速度还将继续放慢。这种国际国内经济大趋势,当然会对北京市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能否称为“后奥运衰退”呢?
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速放慢与通常所说的“后奥运衰退”是根本不同的,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代化进展阶段,决定着我国当前增速的放慢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周期性波动。中国的工业化正处于中后期的加速期,按现代化国际化标准,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尚未完成,中国的城市化同样远未完成,二元经济的社会特征仍然十分显著,但已摆脱了城乡相互对立、相互分割的发展阶段,开始进入城乡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时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这一历史时期,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都是最活跃的。没有理由认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尚未全面实现之前会出现经济的长期衰退。
以往的“后奥运衰退”现象,是在发达国家中产生的,有其经济发展的阶段背景,而我国现阶段则恰恰相反,即使出现短时期的波动,也是在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的相对放慢,而不是绝对增长速度的低落。预计到2030年之前,我国可能的经济增长率在7%-9%之间,这是一个相当高的也是相当持久的增长趋势,北京的速度肯定会更高。
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三个着眼点
北京奥运之后,尽管在短期内对内需不足导致的周期性下滑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必须看到,在长期趋势上,我们的主要着眼点并不在于如何在规模、数量、速度上加快扩张和发展,而在于提高发展的质量。对于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说,这种发展质量的提高,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靠要素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要素投入量的扩大,而要素效率的提升根本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北京高速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关键在于要素效率的水平。
其次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能源、环境、资源等约束条件的变化。要素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靠结构效率的提升,主要是指产业和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技术结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既要反映市场竞争的效益原则,又要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规定的长期趋势。
第三,持续高速有效增长对于增长的稳定性有特别的要求。淡化周期、减轻大起大落时的震荡,这本身就是增长效益 的重要体现,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果从需求方面干预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供给方面干预经济对地方政府来说则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比如对当地企业和居民的减税、降低各类成本、提高竞争力,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和鼓励,以及合理的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等供给管理措施都可以成为既推动经济增长又降低由此形成的通胀压力的有效手段。(作者系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 刘 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