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 权威发布 | 会议剪影 | 权威解读 | 观点评论 | 学习贯彻 | 历届三中全会 | 中央关注三农 | 农村改革30年
最新报道 更多...
·农民收入“翻番”是政策底线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决定"诞生记
·《决定》谱写农村改革发展新篇章
·发展改革委宣布一揽子强农惠农政策
·户籍改革:称谓统一远远不够
·户籍改革破冰 中央层面应有大致日程
会议剪影 更多...
十七届三中全会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农村改革30年
改革开放30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近31倍
中广网    2008-10-2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4元,增长近31倍,平均每年增加138元,年均增长7.1%。出台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改善农民多渠道就业环境是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三大“助推器”。
  
  8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一份报告说,根据30年我国农民纯收入增长率变化特点,农民收入增长水平被分为:高速增长阶段(1979年至1984年)、相对低速增长阶段(1985年至1988年)、基本停滞增长阶段(1989年至1991年)、较快增长阶段(1992年至1996年)、低速徘徊增长阶段(1997年至2003年)和恢复性较快增长阶段(2004年至2007年)等六个阶段。
  
  报告认为,依靠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特别是2004年至2007年,中央连续发出四个“一号文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出台,使农民收入增速迅速恢复。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阶段也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阶段。相反,在通货紧缩局面下,因需求不足,农产品卖难,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使农民增收也受到影响。报告提醒说,国民经济较高增长也使得物价有所攀升,因此既要控制商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的上涨,又须保持农产品合理价格,才能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来源:农民日报    责编: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