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评论专论
神七太空行走最终目的:为建永久性空间站准备
中广网    09月25日 16:14
    

    人长大了,要走出摇篮;人类成熟了,要走出地球。

  早在古代,希腊神话里就有插着蜡翅膀飞向太阳的伊卡洛斯少年,中国神话里有逐日的夸父和奔月的嫦娥。自此,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从未停止过。

  从40多年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飞船的那一刻起,人类迄今已进行100多次太空行走。
 
  中国的神舟七号飞船正在等待最后的发射。这一次将有1名宇航员走出飞船,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中国对太空的拓边,不始于此,但中国人在人类开拓的太空边疆上行走,这是第一次。无论是技术攻关、产品研制、宇航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神七”即将发射之际,本刊讲述人类太空行走的故事,讲述“神七”围绕太空行走而做的特殊设计,为读者提供一个观看“神七”的指南。

  科幻小说家保罗·莱文森曾说:“进入太空最重要的理由,是要进一步了解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进一步了解人的生命在宇宙中的意义——凡是晚上抬头望过星空的人,都对这个世界提出这样的问题。”

  比天空宽广的是心灵。对太空的拓荒,最终是对心灵的拓荒。

  中国太空“第一步”

  相对于之前的“神六”,“神七”将实现太空行走,最大的挑战是提供可靠的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

  9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七号飞船端坐在70米高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上,沿着一条1500米长的无缝铁轨,经过1小时零5分的垂直移动,顺利转运至发射架下,等待最后的发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早前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于9月25日至30日择机实施,届时,将有3 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其中一人将走出飞船,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一位知情的航天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要进行出舱活动,神舟七号的技术难度和风险性要比此前的飞行大很多,无论是技术攻关、产品研制、航天员训练,还是任务组织指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黄春平透露,发射首选时间定于9月25日晚9点10分。太空行走预计在2 6日或27日的下午或晚上进行,随后飞船将于28日返回地面。

  没有路的行走

  航天员将在神舟七号附近进行40分钟的太空行走,“一手拉着舱外的扶手,一手进行操作”

  《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庞之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太空虽然浩瀚美丽,但不具备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到处潜伏着致命的危险。这些危险包括高真空、缺氧、极度的温差变化、可怕的宇宙辐射和随时光顾的微流星以及空间垃圾。

  1971年6月30日,前苏联“联盟”11号飞船返回地球时,返回舱一个与外界连通的压力阀门被震开,空气迅速漏光。舱内三名航天员暴露在真空中,急性缺氧,液体沸腾(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降低而下降,真空可导致液体迅速沸腾、汽化),在几十秒内停止了呼吸。

  为了确保首次太空行走的成功,中国不仅做了精心准备,而且将发射时间推迟了将近一年。

  2005年神舟六号成功完成载人飞行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唐贤明曾对外界宣布,“2007年我们要实现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此后不久,当时的国防科工委(现国防科工局)主任张云川在向决策层汇报进展时表示,从技术方面考虑,2007 年11月就可具备发射飞行的条件。但国务院高层批示,“不抢时间,各方面的工作要做细做好”。发射时间因此推迟至次年三四月间。

  “到了2008年4月,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包括环境因素,再次推迟半年。”一位知情人说。

  尽管做了周密的准备,但并不意味着到时的太空行走会变得轻松。

  太空中没有路。庞之浩说,航天员移动身体更多的是靠手,而不是脚。因此,把出舱活动称为“太空行走”或“太空漫步”并不准确。

  在太空中活动也不像看上去那样轻松自如。有一次,美国航天员戈登,打算走出“双子星座”飞船,将一根绳索系在飞船顶端。由于没有手脚固定装置,戈登半天也没完成任务。最后,他不得不“骑”在飞船上,用腿来固定身体,被舱内的指令长戏称为“骑飞船的牛仔”。

  戈登后来回忆说:“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我在地面进行过多次训练,最多30秒就能完成,但在太空行走中竟然花了30分钟。我知道太空作业比地面要困难得多,但没想到会如此困难。”

  “这是因为在太空行走没有着力点,体力消耗很大,而且没有任何办法减少这种体力消耗。”庞之浩说。

  据悉,航天员将在神舟七号附近进行40分钟的太空行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说,出舱后,航天员将“一手拉着舱外的扶手,一手进行操作”,取回事先放在舱外的科学实验装置。届时,飞船还将释放一颗小卫星,同步传回航天员在舱外活动的画面。

  一套衣服一艘船

  “舱外航天服是最难的一个,它的研制进度决定了发射时间”

  美国人在登月之前,曾搞了一个双子星座计划积累经验。这项计划前后共进行了5次太空行走,为阿波罗航天员最终在月球上行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确保太空行走的安全,最好的手段是提供可靠的舱外航天服” 。

  庞之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舱外航天服就像一艘五脏俱全、功能完备的“柔性小飞船”,不仅可以把航天员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防止强辐射、微流星和空间碎片对航天员的伤害,还能提供一个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的生存环境。

  舱外航天服的气压调节是关键,不能出现一丝漏气,否则将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庞之浩,即使俄美在实现太空行走4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舱外航天服仍时常出现问题。

  美国航天员塞尔南一次执行太空行走任务,用力过猛,导致舱外航天服的背部外层破裂,他的后背很快就被强烈的太阳光灼伤。最后,塞尔南不得不在另一名航天员的帮助下才得以返回舱内。

  2007年,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的两名航天员在舱外作业,其中一人发现自己左手手套出现一个小洞。虽然没有穿透到里层,但地面人员还是要求他返回密闭舱。这名航天员不得不提前两小时结束他的太空行走。

  一位航天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神舟七号需要攻克的难关中,“舱外航天服是最难的一个,它的研制进度决定了发射时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近日对媒体说,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已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各项技术指标完全满足神舟七号飞行任务需要。这位发言人还透露,舱外航天服每套总重量约120公斤,造价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尽管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已通过评审,但为了航天员的安全,仍向俄罗斯购买了一套舱外航天服。最终选哪套出舱,还要根据最后性能对比的结果决定。如不出意外,神舟七号航天员将穿着“中国制造”的航天服出舱,完成具有历史意义的太空行走。

  根据航天员出舱时是否系带,太空行走可分为“脐带”式和“自主”式两种。

  “脐带”式行走是用一条系带把航天员与航天器像婴儿与母体一样连接起来,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时所需的氧气、压力、电源和通讯等生命保障系统都由这条“脐带”提供。

  这种方式简单、安全,技术容易实现,但缺点是受“脐带”长度的限制,航天员只能在航天器附近活动,太远容易出现“脐带”缠绕,使航天员像婴儿一样窒息死亡。

  苏联在太空行走第一人列昂诺夫出舱以后,美国从“阿波罗”飞行开始,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都不再使用“脐带”式,而采用“自主”式,即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使用一种外形像一个大背包的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

  1984年,美国航天员布鲁斯·麦克坎德利斯二世背着喷气式发动机,完全脱离“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

  麦克坎德利斯二世背上的喷气式发动机看上去更像是一把椅子,也有人称它为“太空摩托”。它属于载人机动装置,能够为航天员移动提供动力,并可控制移动的方向和速度。

  “自主”式行扩大了航天员的活动半径,使他们可以到远离航天器100米的空间活动。但这也增加了危险,一旦发生事故,航天员可能就再也回不来。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神舟七号航天员将采用“自主”式太空行走,不需要“脐带”为航天员提供保障。但为了安全,仍会在航天员与飞船之间系一根安全绳。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责编:李倩      
央广独家 更多>>
·航天故乡人为国防事业舍小家为大家
·神七任务完成最后检查 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
·“神舟七号”发射前夕 航天故乡的人话神舟
·“神七”有五天飞行能力 共有185种故障模式
·神舟七号火箭燃料储备充足 紧急情况有对策
·神七孙惠勇特写:伟大的事业造就了我们
·“神七”技术状态全冻结 待命执行发射任务
现场图集 更多>>
远望5号驰骋太平洋只等神七飞天
神七航天员将从这里出征
远望六号布阵太平洋 迎接神七发射升空
“神七”航天员家人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