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典型经验
陈竺肯定高州模式 卫生部率团进驻高州人民医院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新闻追踪
卫生部率团进驻高州人民医院
本报高州讯(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林巧文)让自己的医改“独立成一统”的高州市人民医院因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引发了全国的广泛关注。自6月份迎来卫生部首个调研团后(详见本报2010年7月7日《高州医院成名之后》),近日该院又有中央媒体“集团军”进驻,这是卫生部组织、由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记者组成的中央媒体采访团。
领队的卫生部官员表示,“高州模式”肯定是可以推广的,这次集团式采访就是为了从更高层面总结并推广“高州模式”。
至目前,国家在新医改的财政投入已超过3900亿元,但是不少普通老百姓仍难以感受其中的益处,“看病难看病贵”的民调还是高涨,医改的推进正遭遇国家体制上的深层次障碍。
位于粤西经济落后山区、又缺乏政府资金投入的高州市人民医院,秉承公益性原则,投身市场竞争,推行政务公开,杜绝药品采购、设备耗材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以“高技术、优服务、低收费”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形成独特的“高州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考。
卫生部部长陈竺亲笔写道:“这个案例(高州市人民医院)好,公立医院,尤其是贴近基层的市县级的公立医院要都办成这样,该有多好!我们是要争取更多资源,是要注意调动积极性,但要坚持公益性第一位,是要讲精神的,要有好的带头人、班子和制度的。”
为了从更高层面总结并推广“高州模式”,近日,由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杨金瑞带队的中央媒体采访团一行7人,进驻高州市人民医院,进行为期4天的采访。采访团通过参观医院科室,听取医院汇报,与医院员工座谈,约谈住院病人,随机走访门诊病人,并到远离高州100公里外的湛江吴川市回访已出院的病人,还采访了高州市领导,亲身见证了高州市人民医院从医为民的实践,赞叹该院确实是让群众少花钱、治好病的医院。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说,从所采访病人的眼神及其说话时的感情,真切地感受到病人是在真心说高州市人民医院好。人民日报的记者说,从眼见的该院医护人员对待病人的一言一行,是真诚的,医患关系显示出难能可贵的和谐。
此前,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社会政策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等专家组成的医改调研团,已于7月中旬对高州市人民医院的医改实践进行了3天的深入调研。
顾昕教授感慨地说,新医改最难的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而高州市人民医院却打破了医改长期以来不能冲破的僵局,实实在在让民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体现了公益性,“高州模式在全国是可以复制的,而且应该复制,要尽快在全国推开,以便群众得到更大受益”。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