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如何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建议打好群测群防的“人民战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面对性质迥异、危害程度不等的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必须制定出多套应急措施,多举措的应对地质灾害。

中广网 2010-08-1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建议打好群测群防的“人民战争”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面对性质迥异、危害程度不等的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必须制定出多套应急措施,全方位、多举措的应对地质灾害,从而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建议之一:抓地灾立法,构建防灾法律体系。我国关于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权威性法律法规还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我们国家相关部门能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方面法律法规,使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够顺利推行。

  建议之二:抓群测群防,构建灾害监控体系。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就是一个“急”字,为此要始终坚持靠前工作,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灾责任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公益工作和公共事务管理工作,要实行各级政府负责制。坚持做到主要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亲自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明显实效。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有些地质灾害点的农民,在实施异地搬迁时,有恋乡恋土情结,不愿搬迁,有的地方对整治工程投劳投资有模糊认识,有的地方麻痹大意不在乎,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引导,宣传。为此,要把宣传重点放在农村,面向基层,普及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增强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大力宣传国家防灾抗灾政策,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把政府强制的被动抗灾转化为群众自觉的主动避灾。三要切实加强监测预报和督促检查工作。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信息网络,利用天气预报、手机短信等形式提醒各职能部门及地灾区群众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加强防范和监控。在各乡镇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设立监测点,安排专人负责监测观察,初步建立起点、线、面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同时,要对各监测点人员到位情况、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督导,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确保灾害防治工作无一失。

  建议之三:抓力量整合,构建应急救援体系。要统一组建地质灾害抢险救援队伍,要整合各部门现有的技术力量,挖掘境内的技术人才,建立自己的具有勘察、设计、施工等资质的专业队伍,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防治效益,也有利于提高防治效率;要成立抢险应急小分队,配备必要的抢险救灾设备,加强平时演练,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使灾害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险情发生后,切实做到“三要”,即要迅速查明灾害范围、活动情况、发展趋势,并圈定危险地段;要迅速进入现场,奋力抢险救灾,抢救遇难人员,实施应急工程措施;要全力保障抢险救灾的后勤和通信需求,提供救援物资,疏通抢险道路,保证通讯畅通和电力供应等。只有这样才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建议之四:抓资金投入,构建多元投入体系。建立稳定的地质灾害治理投入机制是有效防治灾害的重要手段,当务之急要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应急经费。必须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落实经费,并面向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社会资助,确保地质灾害得到及时调查、勘查和治理。同时,国土部门还要协调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和利用地质灾害的防治、救助和治理的社会资源,用有限的资源办更多的事情。

责编:赵净 来源:

舟曲灾情概况更多>>

24.jpg舟曲灾情概况

最新消息>>

图片报道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400-668-0040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