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各方关注

连续强降雨或是泥石流主因(组图)

中广网 2010-08-0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救援人员正在救援被困的群众。 新华社发

舟曲县城灾前全貌。 资料图片

“今早我们附近的居民都被转移到楼顶。”

“救援队什么时候来啊?” 网友kayne供图

  南都讯 腾讯绿色频道连线采访地质专家、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分析这次特大泥石流暴发的可能原因:

  ●连续的强降雨可能是主要原因。

  ●甘肃舟曲县本身就处在汶川地震活跃带上,地质结构很不稳定,但极端天气下灾后次生灾害的预防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灾后大型工程的建设引起了当地地质结构的松动,甚至是堵塞了泄洪河道,形成了堰塞湖,譬如兰州至成都铁路的修建,沿途随地倾倒了很多工程废渣,这些废渣在强降雨条件下,很容易垮塌并被冲进河道,堵塞泄洪河道。

  ●白龙江上游兴建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这些工程的开挖施工导致当地地质结构松动,很容易诱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分析

  因失去植被山体逐渐风化流失

  舟曲灾害早有预警 并且一直努力防治

  南都讯 记者谭人玮 实习生杨艺蓓 舟曲此次严重的泥石流灾难在发生之前就有媒体和专家进行过分析和预警,但似乎都不能阻止灾难的发生。

  “512”地震曾发生63处山体滑坡

  舟曲县县长在2008年8月接受《深圳特区报》采访时介绍,“我们舟曲过去为国家贡献了上百亿立方的木材,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正因为这样,“失去植被的山体逐渐风化流失,每遇狂风暴雨就会出现泥石流甚至塌方。”20年前舟曲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山体塌方形成了“世界第一大泄流坡”,“全面治理的费用将是天文数字。”

  频频敲响的媒体警钟似乎并没有对舟曲的灾害防治起到太大作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作为重灾区的舟曲境内共发生63处山体滑坡,给群众生命财产和各类基础设施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责编:赵净 来源:南方都市报

舟曲灾情概况更多>>

24.jpg舟曲灾情概况

最新消息>>

图片报道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400-668-0040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